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5月22日,日本東麗(Toray)及其全資子公司東麗先進材料韓國公司與韓國慶北、龜尾地方政府和產業部簽署諒解備忘錄,擬斥資5000億韓元(合約26.5億人民幣)擴大在韓高端環保材料產能,涵蓋碳纖維、電池隔膜、化學纖維、薄膜等品類,該協議期至2025年止。
韓國是東麗最早布局的海外市場之一,自1963年至今已在韓國投資超250億人民幣。
東麗先進材料韓國有限公司(TAK),成立于1999年,主營PET薄膜、聚酯纖維、無紡布、水處理膜、碳纖維、PPS樹脂等業務。
近年來,東麗也多次官宣在韓合作:
(1)擴產芳綸:2024年4月,官宣擬投資1.2億美元(合約8.69億元)在韓國建設芳綸纖維及紡織品產能,預計2025年完工,主要用于新能源車領域。
(2)簽約現代:2024年4月,與現代汽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開發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CFRP),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車領域。
(3)擴產PPS樹脂:2023年,宣布將從2024年12月起,將韓國工廠TORELINA™聚苯硫醚(PPS)樹脂年產能提高5000噸,屆時東麗PPS總產能將達3.26萬噸/年。
(4)擴產碳纖維:2023年10月,韓國慶北龜尾碳纖維工廠擴建項目開工。東麗目前在韓碳纖維產能4700噸,該項目投產后將增至8000噸/年。
東麗先進材料韓國龜尾工廠 圖源:日本東麗
碳纖維業務方面,除韓國產能外,為應對壓力容器、航空航天等高端需求,東麗近年來已在全球范圍內多次官宣擴產。
具體而言,包括韓國慶北龜尾工廠、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斯帕坦堡工廠、阿拉巴馬州迪凱特工廠、法國Toray Carbon Fibers Europe s.a.,預計上述擴產項目將使東麗集團碳纖維年產能從2025年起增加20%以上,達近3.6萬噸/年。
據東麗此前預測,至2025年全球碳纖維需求有望達20.37萬噸,期間年復合增長率達17%。因此東麗還表示正計劃投資超1000億日元建設新工廠,預計產能將達數千噸,2028年前投產。
圖源:日本東麗
據悉,日本東麗碳纖維2023年全球市場份額約40%。2023財年年報顯示,東麗全年總營利同比微降,碳纖維復合材料業務則出現了分化。該板塊總營收2905億日元(增長3.1%),營業利潤132億日元(同比下降17.2%)。從細分市場來看,航空航天應用穩步恢復,營收增長56%,但風電葉片及壓力容器等需求有所弱化,體育休閑領域營收也下滑了28%。
從國內來看,替代進程正在加速。例如在細分市場,2023年,吉林化纖風電領域的拉擠板量產,市占率迅速攀升至70%,碳纖維編織布以及碳碳預制體等占有率也達50%以上;中復神鷹則在壓力容器碳/碳熱場領域國內市占率超60%等等。
市場份額提升的背后是大幅擴產的碳纖維產能。例如目前規劃/在建/投建的主要有中復神鷹(西寧2.5萬噸、連云港3萬噸)、恒神股份(陜西榆林2萬噸)、吉林化纖(3萬噸)、光威復材(內蒙古1萬噸)、上海石化(1.2萬噸)、中簡科技(1500噸)、恒神股份(2萬噸)等等。此外還有近期陸續發布動態的萬噸項目,如東華能源、蒙泰高新、新疆隆炬、云南美能等等。
但目前下游需求仍未完全“走出低谷”,經營壓力從近期發布的各家一季報中也可見一斑。
光威復材:一季度實現營收 5.12 億元,同比降 8.11%,歸母凈利潤 1.57 億元,同比降 8.24%。
中復神鷹:一季度實現營收4.48億元,同比降21.1%;歸母凈利潤4178.57萬元,同比降68.12%。
中簡科技:一季度實現營收1.47億元,同比降28.96%;歸母凈利潤5924.58萬元,同比降60.08%。
吉林碳谷:一季度實現營收4.01億元,同比降43.26%;歸母凈利潤2002.61萬元,同比降88.44%。
在國內產能陸續落地,東麗等海外頭部擴產背景下,若后續下游需求增長不及預期,國內企業特別是新入局企業未來幾年或將面臨較大挑戰。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