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慧正資訊:雖說近年來紡織企業破產、倒閉的消息并不少見,但僅在諸暨一個地區,短時間內多家企業宣告破產,令小編感到悲傷!
諸暨市億澤紡織有限公司于12月15日進行一場破產財產拍賣,含名下工業房地產及配套設施等資產,標價760萬元。
諸暨得宇紡織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已于12月9日進行一場破產拍賣,據悉在2019年6月,王家井鎮被撤銷,其區域現屬暨南街道。該企業從事紡織機械、化纖原料的研究、開發及生產,曾在2014年被評為A級納稅人。
諸暨一高檔內衣生產工廠倒閉,剩下廠房和宿舍樓。這家企業就是諸暨本地著名的浙江美邦紡織有限公司。旗下位于諸暨陶朱街道興業五路8號、金川路3號房屋及工業用地使用權于2022年1月2日進行拍賣,根據信息顯示該企業破產,曾在2015年被評為A級納稅人。
那么中國的紡織企業都是怎么死的?有哪些內因和外因?下面,就來總結一下包含中國紡織企業等制造業的幾種死法:
打價格戰耗死
中國的企業喜歡打價格戰,紡織行業尤為如此,有些產品的價格本來很低,但競爭對手會把價格壓得更低。接觸過在浙江的一家紡織企業,主要是做運動裝,價格已經低到50-80元這檔價位,但河北一些企業很快就推出30-50這檔價位的服裝,至于質量會怎么樣,也能想象得出來。
因為價格戰、惡性競爭,很多企業利潤微薄,根本就沒有能力進行技術創新,結果只能通過降價保住市場份額,形成惡性循環。紡織的環節很多,每一步都可以進行創新,都可以精益求精。在消費大升級和產能過剩的背景下,企業依然粗制濫造,通過低價搶占市場,那只能是作死了。
致紡織老板們:把價格做爛了,也就離死不遠了......
勞動力成本壓死
近年來,勞動力成本上升很快,很多紡織企業面臨著每年15%的工資上漲壓力,而產品的價格卻沒有得到提升。絕大多數企業都縮減了員工,但依然抵擋不住成本上升的壓力。而且普遍存在主管帶領員工集體跳槽的現象,一下子就會讓企業生產停頓。
更何況,中國目前工人的勞動力素質并沒有提高,很多“90后”年輕人不愿意進工廠,甚至流水線上可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人。國內長期以來不重視技工教育,不尊重技術工人,讓勞動力的顯性和隱形成本急劇上升。
亂擔保被害死
中國的制造業企業在成立之初,很多都是一個村子里或一個鎮上的人同時創業,相互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且在生意做大的過程中,企業主之間的人情往來、相互幫襯少不了,這造成的一個后果就是出現相互之間的連環擔保。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有點像赤壁大戰中被鐵索連在一起的戰船,一只船著火了,大家都跑不了。
特別地,當四萬億財政刺激計劃出臺后,銀行催著企業借貸,鼓勵他們互相擔保,還有的地方政府為了地方經濟和就業的考慮,也會用各種手段讓一些企業為那些陷入困境的企業擔保,結果一起被拉下水。在產能過剩的大環境下,當銀行開始抽貸,就如火燒戰船一樣,害死了一些本來還算健康的企業。
瞎投資被坑死
制造業不好賺錢,太累,所以很多制造業會投資一些跟主業無關的項目,最常見的就是房地產。這樣做無可厚非,不過隔行如隔山,看到別人容易賺錢,等到自己跟進去就發現不是那么回事了。比如湖北的一家企業,本來是做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現金流充沛,有必勝客這樣的穩定大客戶。但是不知怎么考慮的就跑去武漢做房地產了,結果房產項目滯銷,又占用了大量資金,一下子就遇到了現金流危機,恰逢銀行抽貸,好好的企業剩的沒啥了。
轉型不及時拖死
傳統制造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很嚴重,一些企業如果不進行及時的轉型,那么就會在紅海里激烈的廝殺,承受不了成本的上升而漸漸蕭條,甚至最終消亡。未雨綢繆是一個企業家最基本的素質,其實,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空間很大。比如有的企業在向更細分更專業的領域發展,有的企業將低利潤率的產品拋棄而側重于高利潤率的產品,中國制造業的出路在于通過技術創新實現進口替代。這個過程中,制造業企業的轉型需要做很多工作,如果不及時而任憑外部環境的惡化,結果自然會被淘汰。
環保不達標搞死
時至今日,企業為社會帶來效益的同時,對環境的影響同樣重要,只求經濟效益的粗放式時代已經過去。但環保達標的要求也意味著企業需要進行改變,同時投入大量的資金和資源用于自我提升,但不少企業仍然只選擇“向錢看“,僅著眼于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企業的長遠發展,被關停、倒閉也就成了遲早之事。
“倒閉潮”不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結果,但是倒閉潮的出現卻猶如當頭一棒,敲醒國內紡織行業,告訴著國內紡織企業,我們已經到了一個非常時期,如果再繼續的盲目擴張,仍以低廉的產品去搶奪市場,最終迎接我們的將是“毀滅”。所以國內的紡織行業要學會思考,學會變通,這樣才能夠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闖出另一個“天空”。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