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慧正資訊:2020年3月3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召開2019年經濟運行報告,全球市場劇烈動蕩,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表示,剛剛走過的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一年,石化行業和廣大企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按照年初確立的“穩字當頭”和“八字方針”為統領的總體部署,緊扣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堅持新的發展理念,取得了全行業運營平穩、穩中有進和穩中向好的不易成績。
據統計,2019年石化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2.3萬億元,同比(下同)增長1.3%;利潤總額6683.7億元,下降14.9%;進出口總額7222億美元,下降2.8%。深入分析這組數據,與往年相比有著鮮明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一個平穩、三增三降和四個多年未有。
一個平穩,即營業收入平穩增長。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2.3萬億,增長1.3%。其中,油氣板塊增長2.4%、煉油板塊增長4.6%,兩個板塊營業收入均實現了平穩增長。
三增三降。一是產銷量增長,效益下降。產量增長:據統計,油氣總產量和主要石化產品產量都是增長的。其中,原油增長0.8%,天然氣增長9.8%,原油加工量增長7.6%,化肥(折純)增長3.6%(其中氮肥增長5.3%),合成樹脂增長9.3%,合成纖維單體增長10.4%。消費增長:原油表觀消費增長7.3%,天然氣增長8.7%,化肥(折純)同比增長3.6%(其中氮肥增長2.2%),合成樹脂增長10.3%,合成纖維單體增長9.4%。效益下降:全行業利潤總額下降14.9%。其中,煉油板塊下降幅度最大,達42.1%;化工板塊下降13.9%;全行業收入利潤率5.45%,低于上年度的6.77%。二是運營成本增加,產品價格下降。成本增加:全行業營業成本增加3.1%,其中油氣板塊增加4.76%、煉油板塊增加8.4%。價格下降:全年主要石化產品的市場價格呈現跌勢,布倫特原油全年均價64.26美元/桶、較上年下跌9.9%;在監測的39種無機化工產品中,全年均價上漲的只有16種,占41%;84種有機化學品中,全年均價上漲的只有14種,占16.7%。很多產品的環比、同比均呈現雙下跌。三是外貿交易量增加,進出口額下降。主要進口產品:全年進口原油5.06億噸,增長9.5%;進口天然氣1348億立方米,增長7.3%;進口有機化學品6085萬噸,增長3.1%;進口合成樹脂3366.8萬噸,增長12.4%。主要出口產品:成品油出口5537.6萬噸,增長20.2%,出口量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化肥出口實物量2773.7萬噸,增長11.7%;聚酯出口344.3萬噸,增長8.4%。進出口額下降:全年進出口總額下降2.8%。其中,出口額2269.5億美元,下降1.8%;進口額4952.6億美元,下降3.3%。貿易逆差2683億美元、縮減4.6%。
四個多年未有。一是原油產量增長0.8%,這是近4年來產量連續下降、對外依存度持續攀升的情況下首次實現的正增長。二是營業收入增速1.3%,為4年來新低。三是全行業利潤總額下降14.9%,這是近4年來未有,其中煉油板塊下降42.1%是近5年來未有、化工板塊下降13.9%是10年來未有。四是進出口總額下降2.8%,為近3年來未有,這與全球石化產品價格處于低位、貿易低迷和貿易保護政策有關。
2019年石化產業發展有許多新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六大方面:結構調整與結構優化持續取得新成效、技術和管理創新不斷取得新成果、綠色發展水平邁上新臺階、國際交流與合作拓展了新空間、重點企業的骨干作用日益明顯、園區規范化管理又有新提升。
總體看,過去的一年在面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不確定性因素不斷增加、國際國內環境更加嚴峻復雜的情況下,石化全行業呈現了穩中有進和穩中向好的總體態勢。穩中有進是指結構調整、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國際一流等方面取得明顯進步,穩中向好是說石化全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取得新突破和新進展。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
2020年石化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也有著難得的機遇。一方面,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風險尚存、不確定性因素變化無常、環境壓力難以短期緩解、對外依存度持續攀升、結構性過剩難以根本改變這五大挑戰依然嚴峻。另一方面,在國際經濟環境謹慎樂觀、國內經濟彈性空間充足、我國石化產業發展潛力巨大等方面也有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因此,我們提出2020年石化全行業高質量運行的總體思路是:以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歷次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按照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堅持創新驅動和綠色發展兩大發展戰略不動搖,加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力度,加大培育國際一流企業的力度,加大現代石化產業集群的培育力度,既要確保“十三五”收好官,又要瞄準向石化強國跨越的奮斗目標布好局,不懼困難,勇于創新,確保石化全行業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再上新臺階,確保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跨越。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進一步提升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水平。有六大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關注,值得認真研究和深入思考:
一是穩與進的問題。穩是進的基礎、進是穩的目標。“穩中求進”是以來黨中央確立的經濟工作的總基調,我國當前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十分突出。產業布局不盡合理、生產效率不高、資源能源浪費以及基礎產品過剩、高端產品短缺的問題在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都是存在的,我們要認真思考“穩與進”的問題,處理好“穩與進”的辯證關系。如果只強調“穩”、不強調“進”,就只抓住了矛盾的一個方面,而忽視了矛盾的另一個方面、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2020年,我們一定按照“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穩字當先,在確保平穩的基礎上,要求進、求好,這就要求石化全行業和廣大石化企業在不斷改善和提升行業運行質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在結構調整和優化上狠下功夫,在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上狠下功夫,在本質安全和綠色發展上狠下功夫,強化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對標,努力實現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的進步和新的提升。
二是收好官與布好局的問題。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的布局之年,收好官與布好局是今年各項工作的一條主線,而收好官是布好局的前提和基礎。收好官要求我們認真對照和回顧“十三五”規劃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是否完成,認真總結和梳理石化產業已經奠定的基礎、形成的優勢,同時要系統分析多年來積聚的突出問題、主要矛盾和短板,更要認真研究離石化強國的目標還存在哪些差距。布好局要求我們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于年內編制完成《石油和化學工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及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現代煤化工、石化園區等專項規劃,確立“十四五”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奮斗目標、重點任務和思路措施,勾劃實現石化強國目標的中長期路線圖。各企業、各單位、各園區要立足自身實際,認真做好“十三五”收官與“十四五”及中長期的發展規劃,明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一流的努力方向和奮斗目標。
三是舊產業與新業態的問題。也就是傳統產業與戰略新興產業的問題。由于過去的慣性思維,片面追求速度、過分強調增量,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大投入、大基地和新建項目上,忽視了對傳統產業和老工業基地的升級改造。新中國雖經過70多年的發展有著堅實的工業基礎和完整的工業體系,由于我國工業化的時間還不夠長、工業化的階段正在向中后期過渡,工業經濟中傳統產業的占比約為80%,傳統產業目前仍然是工業經濟和社會穩定的“基本盤”。石化產業也是如此,大宗基礎化學品和傳統石化產業仍然是我國石化產業結構的主體。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初期大規模建設和形成的石化企業和石化基地,仍然是我國石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正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縱觀德國巴斯夫的路德維希港生產基地150多年的發展過程、美國杜邦公司威名頓生產基地近220年的發展歷程,都是在不斷改造提升和升級而屹立于世界先進化工基地之巔,這些都值得我們在后工業化和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借鑒和學習。這也啟示我們在加大創新培育戰略新興產業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既要重視新基地和新項目的建設,更要重視老石化基地和原有基礎好、主業突出、管理水平高的石化企業的改造與提升。同時,注重加大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和現代石化產業集群的培育力度,努力打造可持續發展能力強的企業群體和產業鏈集聚度高、協同性強的產業集群。
四是風險防范與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風險防范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改革開放以來,很多企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新世紀以來,很多企業又開啟了做大的模式,兼并重組式的跑馬圈地成為新世紀前十年企業做大做強的主要特征。在很多企業已經成為世界500強、中國企業500強的平臺上,做強做優成為其重要目標,要實現精耕細作、精細化管理需要時間,要實現高效運營、高質量發展恐怕需時更長。對于廣大石化企業,首先要嚴加防范安全風險和環境風險,這是石化企業及其產品的特點決定的。沒有安全就無從談可持續發展,沒有安全做保障,企業多年的心血有可能瞬間化為烏有,甚至殃及周邊的企業、危害整個園區或區域。環境風險也不可回避,近幾年有的企業或園區在這方面付出了巨大代價、有著深刻的教訓。因此,石化全行業和石化企業一定要做好本質安全、嚴防安全風險,高度重視生態保護、確保不存在環境風險。其次是防范資金風險,有些企業借助金融和資本市場或發行企業債實現了快速發展和規模的擴張,尤其是互保借貸的企業,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經濟環境日益嚴峻復雜、不確定性因素不斷增加、企業效益不斷下滑的情況下,要高度防范資金風險,在穩字當先、穩健經營的前提下,高度重視企業的現金流,強化內部挖潛、強化成本管理、努力降低企業負債率。再次是合規經營,這是一個目前我們尚未重視,而跨國公司已經高度重視、被列入企業可持續發展關鍵要素的風險防范的重點,要確保企業的運營符合法律法規以及國際公約的要求,確保不發生法律法規和履行國際公約方面的風險。近幾年有些企業甚至是上市公司在合規經營方面吃過一些苦頭,教訓值得總結和汲取。因此,廣大石化企業和企業家一定要高度重視風險防范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從身邊的案例和經驗教訓中,不斷強化風險意識,守住風險底線,既要防范“黑天鵝”、又要防范“灰犀牛”,確保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過程中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五是過剩與競爭的問題。競爭是市場經濟的特征,過剩是市場競爭的物質基礎,也為競爭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但是,嚴重過剩是不可取的。今天對我國石化行業產能過剩的擔憂日益加重,不僅是擔心氮肥、純堿、燒堿、電石、輪胎等大宗基礎產品的過剩,而當前最讓人憂慮的是煉油、芳烴、聚酯,甚至烯烴、有機硅、聚碳酸酯等過去短缺的化學品的產能過剩。近幾年煉化一體化裝置的集中建設、集中投產,我國的煉油能力已超過8.5億噸/年,產能利用率約為76%,與全球平均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成品油年出口量高達5537.6萬噸。據統計,2019年乙烯全球新增產能達610萬噸;聚乙烯2019年新增產能695萬噸,2020年將再增834萬噸。從市場需求看,乙烯、聚乙烯國內市場缺口還較大,但2019年全球聚乙烯市場已陷入供應過剩的困境,2020年將面臨更大的過剩壓力。前幾年國內大量進口的PX,2019年國內新增產能1075萬噸,同比產能增加77.5%、產量增加40%。據預測,2020年全球PX總產能為6487萬噸,而需求量不到5000萬噸,可見全球市場已經飽和。這種全球市場已出現供過于求的狀況而國內還在集中擴能的現象,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從今年開始,除國務院《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規劃部署的國家重點基地和重大項目外,新建和擴建煉油項目以及新建PX和乙烯項目將一律嚴控、不得違規審批,石化行業的工作重點是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石化產業的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六是國內與國際的問題。國內和國際已是一個不可分割、相互影響的有機體,已經形成全球供需循環的大體系。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任何產業的發展布局、戰略定位和目標市場等都不能局限于國內,必須拓展并放寬我們的視野,不論是石油化工、還是現代煤化工,不論是有機化學品、還是化工新材料,研究發展戰略、思路和目標時,一定要放眼和立足于世界石化產業的大平臺、大背景和大體系。首先,產能和規模都必須以全球市場的供需為背景來論證,不能僅僅看到國內市場缺口大就盲目決策、盲目投資。這一點石油輸出國組織及時分析全球原油供需狀況、穩定原油產量、穩定市場價格的做法值得借鑒。其次,新上項目和產品的競爭力分析也要立足世界大平臺進行論證,同一種產品在不同的地域組織生產,由于其原料成本、勞動力等要素配置的不同,其競爭力會差別很大。例如乙烯,北美和海灣地區因為輕烴資源的成本優勢,尤其是美國大規模新建乙烷裂解裝置,上述地區的乙烯比其他地方以石腦油裂解工藝生產的乙烯具有更強的競爭優勢。丙烷脫氫制丙烯也是如此。還有就是我國獨有的現代煤化工產業,其創新水平和國家能源戰略的意義毋庸多言,由于其煤制油、制氣、制烯烴、乙二醇等產品殊途同歸到了石化產品的序列,當然差異化是其選擇途徑之一,但產品競爭力的分析必須放到石化產業的大平臺和大體系中慎重論證。近幾年這些石化產業的典型案例值得我們在“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布局中,認真總結、深入思考。
2020年新年伊始,突發新冠肺炎疫情,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廣大石化企業和全系統干部職工積極行動起來,為打好疫情阻擊戰提供了大量的口罩材料、醫用防護材料、防菌消毒產品以及藥品生產原料、輸液注射用品及材料、包裝材料等急需產品,也為快速建成雷神山、火神山醫院提供了大量的新型建筑材料。在人民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的時刻,再次顯示了化學品的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性,也再次證明了化學品和化工材料的極其重要性,更顯示了廣大石化企業和石化人不畏艱險、勇于擔當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2月下旬以來,廣大石化企業和全系統干部職工,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復產復工的部署和要求,在做好防疫、確保疫情不擴散的前提下,又投入到開足馬力保春耕、保市場的行動中。當前廣大石化企業和干部職工都在一邊抗擊疫情、一邊穩定生產,在生產一線和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確保全年任務目標的完成而努力。
剛進入2020年,我們就遇到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挑戰,希望廣大石化企業和干部職工面對嚴峻的形勢和更加復雜的環境,把困難和挑戰估計的更充分一些,同時也要堅信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共克時艱,只要我們只爭朝夕、不負韶華,不斷創新、務實進取,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困難,石化行業一定能取得穩中求進的新業績!一定能夠再創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