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臺灣大愛感恩科技有限公司以佛教教義原則從事PET塑料瓶的回收再生。
從某些方面來看,臺北的這家非贏利組織以商業方式在運營:利用回收的PET制造產品,管理供應鏈,在零售店出售商品,還設立有自己的研發部門。
但該公司高管稱,該機構是建立在佛教理念基礎上的。目的不是贏利而是慈善,支持其上級機構慈濟基金會,慈濟是臺灣的一家佛教慈善救災團體。
大愛感恩科技成立于2008年,目前該機構是臺灣最大的回收機構之一。
大愛感恩和慈濟的回收網絡有8600多個網點,回收人員是成千上萬的慈濟志愿者,每年回收的PET塑料瓶超過6000萬只。
機構工作人員在臺北的總部接受了《塑料新聞》的采訪,并帶領參觀了總部附近的回收中心,向記者解釋了大愛感恩是如何結合商業運作和慈善的。
大愛感恩科技起初只是出于實用目的回收塑料瓶。慈濟基金會希望幫助清潔臺灣的環境,更好地回收PET瓶子中的聚酯纖維來生產救災所需的毯子。
但結果遠超原計劃。大愛感恩科技于2012年開設了自己的研發部門,尋找使用回收PET的新途徑。機構還與臺灣研究機構如塑料工業發展中心等合作開發新產品,如回收再生瓶蓋生產辦公用品。
該公司在全球有60多個制造伙伴,通過了多種標準論證,如德國萊恩蘭德的碳跡和水跡以及紡織交易所的全球回收標準。
該機構的研究人員正加入R2R,改進利用回收材料生產的現有產品,以及將產品粉碎,然后反復多次回收再利用,如RPET救災毯。
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兼創始人之一李鼎銘稱之為"影響力回報。"他說:"大愛感恩追求的不是利潤,通常公司追求投資回報,我投資10美元,一年能收回多少,但大愛感恩科技則不同,我們追求的是影響力。我們希望生產出環保的產品,影響更多的人,改變他們的日常生活習慣。"
他對《塑料新聞》記者說:"你問了好多問題啊。我認為我們的思維方式不同,貴雜志是關于塑料的,塑料很重要,但我們關注的是人的內心。我們努力讓更多的人行動起來,通過各種方式來保護地球。當然回收再生PET也是方法之一。"
大愛感恩科技稱公司100%的凈利潤都捐給了慈濟基金會。
在訪問其回收中心時,記者看到,基金會的志愿者忙著分類切割PET瓶子,大愛則將這些回收料重新制造成產品。
公司稱,在設計產品時就著眼于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例如不用染料印染布料,總部貨架上的襯衣、包袋等產品都是自然的白、黑和灰色。
產品上的價格標簽包括QR碼,可掃描到移動設備,給出回收產品的具體信息。
比如,毯子上的條碼顯示該產品是用28個PET瓶子生產的,節約了1775克的碳排放,454立方厘米的原油和76升的水。
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門的陳意容說,目前的工作重心之一是從紡織品轉向塑料制品如RPET、眼鏡、花盆及可折疊椅等。
她說,公司需要塑料行業的支持來做這些工作。"相信塑料行業會幫助我們,因為現在我們利用回收的塑料瓶生產了更多的塑料產品。我們確實需要專業技術來幫助我們修正產品的性能,從而生產出更有價值的塑料制品。"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