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慧正資訊:近年來,國家政策持續加碼中小企業融資支持。2023年9月,國務院部署《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專項行動方案》,要求優先解決政府及央國企對民營企業的賬款拖欠問題;2024年11月,兩辦進一步出臺《關于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的意見》,將“應付快付”納入地方政府考核,并鼓勵金融機構通過供應鏈融資緩解下游企業的資金壓力。此外,人民銀行也推出了3000億元“供應鏈金融專項再貸款”來重點支持中小制造企業盤活應收賬款,降低融資成本。
然而,傳統融資模式的深層矛盾仍在實踐中不斷暴露。在2025年3月15日"共鑄誠信 提振消費"主題的"3·15"晚會上,金融領域亂象再度成為焦點,"助貸"模式因違規導流、隱性高利貸等亂象被推向輿論風口。
名為“助貸”,實為“挖坑”,這也折射出當下中小企業在傳統融資模式下面臨的三大痛點即線下交易難驗證、核心企業信用難共享、資金流向難追蹤。因此,如何獲取合規又高效的融資通道成為中小企業在獲取融資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
在此背景下,產業互聯網平臺買化塑創新打造基于"行業白名單及風控模型+交易數據信用驗真+全流程運營數據動態全周期采集管理"的制造業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不可能三角"提供了新解。
買化塑:從“數據變現”到“信用傳遞”
1. 數據變現:讓交易數據成為融資憑證
在傳統信貸模式下,中小企業因缺乏抵押物和完整財務數據,難以通過銀行風控審核。2024年,超30%的供應鏈金融專項再貸款通過產業互聯網數據審批,金額超900億元。數據驅動的風控體系,既降低了銀行的信息不對稱風險,又讓中小企業憑借真實經營記錄獲得低成本資金。
買化塑作為專注服務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新材料及綠色建材等實體產業的互聯網平臺,通過整合上下游企業的真實交易數據(如電子訂單、物流單據、交割憑證、支付記錄),將其轉化為可信的“數字應收/應付賬款”。
在買化塑平臺中,廣東某涂料企業通過平臺將下游客戶的500萬元應收賬款數字化,成功獲得銀行200萬元融資,年化利率僅3.4%,遠低于市場平均利率。
2. 信用傳遞:核心企業背書激活產業鏈
買化塑通過連接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供應商,將核心企業的信用延伸至全鏈條。以某化工新材料龍頭企業為例,其通過平臺為30家供應商提供信用背書,帶動供應鏈內累計融資1.2億元,平均融資成本下降了30%。這種“信用傳遞”機制,使中小供應商無需依賴自身信用評級,即可獲得基于核心企業支付能力的貸款,顯著提升融資成功率。
動態風控:從靜態授信到全周期管理
與傳統助貸機構“一次性授信”不同,買化塑通過實時監控企業經營數據與資金流向,實現動態風險管理。例如,平臺可追蹤貸款資金是否用于原材料采購或生產周轉,一旦發現下游回款異常或企業運營風險,系統自動觸發與銀行對接并傳輸預警信號給銀行提醒調整貸中管理及授信用款追蹤措施或應對策略。這種全周期管理能力,既保障了資金專項用于企業正常生產運作,又避免中小企業因短期流動性問題陷入債務危機,同時又嚴禁資金挪用。
合作共贏:銀行與企業的雙重獲益
對銀行而言,買化塑提供三大優勢:
風險可控:依托真實交易數據,降低壞賬風險;
合規高效:避免315曝光的“導流亂象”,符合監管對信息透明與用戶權益保護的要求;
客群精準:垂直產業數據幫助銀行拓展并鎖定優質中小微客戶,拓展普惠金融業務,智能高效又安全執行國家政策持續加碼中小企業融資支持務實落地。
對中小企業而言,買化塑帶來:
低成本融資:年化利率低至3%-6%,較市場平均利率下降30%以上;
快速放款:線上化流程將審批周期從3個月縮短至6個工作日;
信用積累:通過合規融資記錄逐步建立企業信用檔案,為未來擴大規模奠定基礎。
在傳統助貸模式風險頻發、中小企業融資困局難解的當下,產業互聯網平臺買化塑服務制造業供應鏈金融模式,通過實體產業與金融服務的深度耦合,構建了一條合規、高效、可持續的金融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陽光通道。這不僅是金融科技的勝利,更是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必然——在這里,每一筆真實交易都能轉化為信用價值,每一次合規合作都在書寫產業未來。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