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近日,寧夏吳忠市同心縣舉行2025年一季度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簽約金額達30.56億元,此次集中簽約的4個項目,涉及光伏、新材料等多個領域。
其中,寧夏中光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弘道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高端POE粒子中試實驗生產線項目,不僅折射出中國新能源產業梯度轉移的深層邏輯,更揭示著東西部產業協同發展的新范式。
蘇州弘道與寧夏中光電的跨界合作,直指光伏產業鏈最核心的封裝材料環節。此次建設的10萬噸級中試生產線,標志著我國在"卡脖子"材料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
這一突破性布局具有雙重戰略意義。技術層面,依托蘇州團隊在光伏薄膜領域積累的研發優勢(已進入五大組件巨頭供應鏈),結合寧夏光伏產業集群的規模化應用場景,形成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完整閉環;產業層面,POE粒子本地化生產可降低組件企業15%以上的封裝成本,為西北光伏基地建設注入強心劑。項目達產后16.6億元的年產值預期,凸顯出高技術材料項目的價值密度。
POE(聚烯烴彈性體)作為光伏組件封裝膜的關鍵原料,其耐候性、絕緣性直接決定組件25年使用壽命。不過,長期以來POE生產技術基本被國外企業掌控,如陶氏的insite溶液聚合工藝和埃克森美孚的exxpol高壓聚合工藝。因此,全球POE產能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家大型外資企業手中,其中,陶氏化學作為行業巨頭,產能占比高達43%,位居首位。埃克森美孚、三井化學、SABIC-SK、LG化學等企業也占據著重要份額,市場高度集中。
此外,在POE量產過程中,高碳α-烯烴、茂金屬催化劑和聚合工藝這三大關鍵要素均存在高技術壁壘,國外企業對高碳α-烯烴技術轉讓嚴格限制,導致國內POE產能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此種局面下,我國POE產能嚴重不足,長期依賴進口。2017-2023年期間,進口量從22.44萬噸持續增加至85.9萬噸,年均增速25.8%。
2024年進口量增速有所放緩,從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來看,2024年全年進口量91.3萬噸,較2023年增長6.3%。進口量增速下降明顯。
進口量增速出現大幅下滑,一方面是中國市場需求出現下降,另一方面與中國POE國產化,產能大幅增長有關。
2023年12月15日,貝歐億公司3萬噸/年特種聚烯烴及配套項目自10月30日裝置建成后,歷時45天實現一次性開車成功,產出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高性能POE產品,標志著國內首套聚烯烴彈性體(POE)工業化裝置正式成功投產,這也是中國首套萬噸級工業化聚烯烴彈性體(POE)生產裝置建成,標志著POE國產化正式開啟!
2024年6月29日,萬華化學新材料事業部一期20萬噸/年POE項目實現全流程貫通,并于當日產出合格產品,標志著中國首套大規模自主研發的POE工業化裝置一次性高質量開車成功!
如果刨除中遠期的二期和三期POE項目規劃之外,截至2025年底,中國POE工業規模也將快速突破100萬噸/年規模,也就是說,中國POE工業從零的突破后,行業年均增速大幅增長。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