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1月6日,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和聚碳項目全面建設儀式舉行。
據了解,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建成后,中海殼牌乙烯產能將達到380萬噸/年,約占去年中國乙烯總產能的8%,規模效益進一步凸顯。該項目還將與現有化工、煉油一二期項目優化整合,進一步提高煉化一體化程度、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項目利用已有合資方殼牌技術優勢,一方面做強EOEG、SMPO等競爭力強的化工產品,另一方面發展LAO、PAO、mLLDPE等競爭力強,技術含量高的高附加值產品,實現產品結構規模化與優勢互補并重。
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總投資額約521億元,以160萬噸/年乙烯裂解裝置為核心,包括160萬噸/年乙烯裝置、60萬噸/年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mLLDPE)裝置、40萬噸/年線型α-烯烴(LAO)裝置、5萬噸/年聚α-烯烴(PAO)裝置、50萬噸/年聚丙烯(PP)裝置等,及配套的儲運工程、公用工程、輔助工程、環保工程等。
中海殼牌現有兩期項目在運行,每年向市場提供600多萬噸高品質、多元化的石化產品。
2002年11月,中國海油和殼牌集團合作總投資達43億美元的中海殼牌一期80萬噸/年乙烯項目進入實施階段,成為當時國內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在2006年1月建成投產及2012年12月產能提升后,其乙烯年產量突破100萬噸。一期項目主要包括100萬噸/年乙烯、30萬噸全密度聚乙烯、15萬噸低密度聚乙烯、24萬噸聚丙烯等11套裝置。
2014年12月,總投資約49億美元的中海殼牌二期120萬噸/年乙烯項目開工建設,2018年4月建成投產。包括120噸/年乙烯裝置、40萬噸/年高密度聚乙烯裝置、30萬噸/年線性低密度聚乙烯裝置、40萬噸/年聚丙烯等11套生產裝置。
在中海殼牌一期、二期的基礎上,中國海油再次攜手殼牌集團各持50%股份投資三期乙烯項目,雙方于2018年10月簽署了惠州石化化工項目合作諒解備忘錄。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符合國家石化產業戰略布局,2019年2月被列入第二批國家重大外資項目,2022年4月正式納入國家規劃。
該項目引入了多個在國內和亞洲首次采用的先進技術,其中α-烯烴、聚α-烯烴技術在亞太地區首次應用,項目將建成全球單套最大的茂金屬聚乙烯裝置。項目帶來的新工藝、新產品,將提高國內化工行業的技術水平,推動中海殼牌產品向高端化、差異化邁進。
中海殼牌惠州聚碳酸酯項目
2024年4月18日,惠州市生態環境局對中海殼牌惠州聚碳酸酯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予以公示。該項目總投資93億元,建設24萬噸/年雙酚A裝置、22萬噸/年碳酸二苯酯裝置和26萬噸/年聚碳酸酯裝置。
乙烯是石化工業的基礎原料,主要下游衍生物有聚乙烯、茂金屬聚烯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乙二醇、環氧乙烷、苯乙烯、聚氯乙烯、EVA、a-烯烴、POE等多種化工產品。
我國乙烯生產路線眾多,主要工業化路線包括石腦油裂解、甲醇/煤制烯烴(MTO/CTO)、烯烴催化裂解、催化裂化/裂解(DCC/CPP)、重油高效催化裂解(RTC)、乙醇脫水等。
2023年,全球乙烯產能新增規模突破870萬噸/年,總產能達2.28億噸/年。新增產能超80%來自亞洲,20%來自印度、美國。中東幾乎沒有新增產能,而歐洲地區受能源價格上漲和原料緊缺影響,油氣及化工行業遭到重創。
2022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乙烯生產國后,2023年產能繼續保持增長。據買化塑研究院監測的數據顯示,截止2023年底,中國乙烯總產能達5282萬噸,較2022年增長8.8%。
2024年乙烯產能增速繼續放緩。截止2024年底,中國乙烯產能為5467萬噸,同比增長5.9%。
產能增長的同時,中國乙烯產量也保持了同步增長。2023年中國乙烯產量4519萬噸,同比增長11.5%。進入2024年,中國乙烯仍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速度,2024年中國乙烯產量為4780萬噸,同比增長5.8%,基本與乙烯產能增速保持一致。
從下游消費結構來看,聚乙烯仍是中國乙烯需求消費的第一大產品,約占63%,其次是乙二醇,約占10.3%,苯乙烯約占9.5%、環氧乙烷約占6.6%,PVC約占5.8%。
近幾年,隨著聚乙烯、乙二醇、環氧乙烷等新增產能的增長,對乙烯的消費量也形成拉動,但由于工業生產恢復不及預期,終端領域復蘇緩慢。不過進入2025年,隨著配套下游裝置產能釋放,以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醋酸乙烯、α烯烴以及POE項目的中試增加,需求端給予乙烯市場支撐。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