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慧正資訊:近年防水行業的平均毛利率一直在下滑,并且長期面臨著高投入、低回報的困境。然而,在行業內部,卻出現了明顯的分化現象:一些企業通過調整與創新實現了業務增長與超車,而另一些則不得不面對破產退場的殘酷現實。
來源:包圖網
01
高投入,低回報
2023年我們常說,這一年是防水行業挑戰與機遇并存的一年,2024年也同樣如此,原材料價格波動、房地產投資下行、行業競爭加劇......2024年上半年防水行業利潤總額繼續負增長,行業應縮衣節食。
目前很多防水企業和經銷商覺得生意越來越難做,即使用“低價戰”,也難以提振銷量。許多從業多年的經銷商說:“雖然市場難,但是離開防水這行,我還能干什么?”更多的是無奈。
來源:包圖網
防水材料價格的波動,更是讓企業和客戶都陷入了兩難境地。當材料價格上漲時,客戶抱怨太貴;而當價格下跌時,客戶又期待還能繼續下跌。這種“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使得防水廠商的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據業內人士透露,一個產品從售出到最終結算,需要扣除送貨成本、后期持續服務費用等多項開支。看似豐厚的利潤,在扣除這些支出后,往往所剩無幾。因此,不少防水材料廠商都感慨:“防水材料的利潤越來越少了。”
更為雪上加霜的是,進貨時需要提前支付款項,而銷售時卻常常面臨客戶拖欠貨款的情況,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今年4月18日,工信部發布了《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其中 明確規定,機關、事業單位從中小企業采購貨物、工程、服務時,應當自貨物、工程、服務交付之日起30日內支付款項 ;合同另有約定的,付款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0日。同時,對于遲延支付中小企業款項的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應當支付逾期利息。雙方對逾期利息的利率有約定的,約定利率不得低于合同訂立時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未作約定的,則按照每日利率萬分之五支付逾期利息。
可是,即便在這樣的政策環境下,依然要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很多從業者也表示市場前景愈發迷茫,不少防水廠商開始尋求新的出路和突破點。雖然高投入、低回報的現狀讓不少企業步履維艱,既有企業收獲滿滿,也有企業實現超車,更有不少企業黯然退場。
02
機會從何而來?只有“少數人”知道
面對同樣一個市場,有一部分防水廠商卻收獲了“增量又增收”,業績呈現出增長態勢。難以獲得回報是有原因的,成功的企業鍵在于他們擁有產品優勢、精準的市場定位以及高效的運營管理能力,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和銷售策略。
例如北新建材,近年來通過多輪戰略性并購重組,大幅度加速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通過聯合重組,公司的石膏板產能躍居全球第一,目前石膏板的產能超過35億平方米;在防水業務上,公司的防水業務規模從0元到2023年約40億元,進入了行業前三;通過三次收購,涂料業務的產能躍升至130萬噸以上。”
從北新建材收購金拇指防水、四川蜀羊防水、禹王防水、嘉寶莉、燈塔涂料等也能看出。國企在融資方面相對自由,也能夠得到更高的信用評級,得到更多的社會資源,對于承接更多更大的項目有著優先權。
然而民營企業在融資方面面臨著更高的門檻和約束。由于資金實力有限,民營企業難以獲得更多政策面上的優惠。這使得民營防水及涂料企業在生存發展過程中總能感受到安全感較弱。
但是也有一些民營企業也可以過得很好,例如三棵樹近日還拿下了華潤置地2024年防水材料供應總部集中采購,中標金額為1.39億元。并且今年1至9月,三棵樹防水卷材實現銷售收入10.02億元,同比增長13.02%。三棵樹的發展戰略也值得借鑒,三棵樹堅持 聚焦涂料主業,堅持長期主義和高質量發展路線,以創新驅動發展,堅持渠道為王和總成本領先,先打透國內市場,再發力國際市場。
所以說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只要具備產品優勢、精準的市場定位以及運營管理能力,都有可能在市場中取得一定的成績。然而,不同企業在資金實力、融資優勢、政策優惠等方面的差異,也導致了在市場競爭中的不同命運。
03
企業的未來是淘汰還是自我救贖?
雖然有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鑒,但不幸的是在整個大環境低迷的情況下,星星之火難以燎原,還是有成批的企業倒下。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超過千家建筑類企業被迫走上破產重整的道路,其中不乏廣州永正建筑防水、浙江克水孚防水、泰州優巨力防水、江蘇寧滬建筑防水、江蘇紅帆防水等企業。
即便是曾經風光無限的企業,也可能因為一時的經營不善或資金鏈斷裂而陷入困境。我們往往只關注那些頭部企業的成就,卻忽視了中小企業在夾縫中求生存的艱辛與不易。
來源:包圖網
超過千家的破產重整案例,揭開了建筑防水行業競爭之殘酷,更暴露出部分企業在管理、技術、市場等方面的短板。這些短板,成為了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也是導致企業走向破產的重要原因。
一些企業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和風險管理機制,導致在時常處于劣勢。同時,人才流失和團隊建設不足也制約了企業的長遠發展。在技術方面,部分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難以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導致產品競爭力下降。而在市場方面,一些企業過于依賴單一市場或客戶群,缺乏多元化戰略,使得在市場波動時難以應對。
等待防水企業未來的,到底是淘汰還是自我救贖呢?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