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慧正資訊:近日,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對一起涉及知名化工企業的假冒注冊商標及行賄受賄案件進行了終審判決。該案的主角是上海燦盟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燦盟化工”)及其實際控制人張鳴、雇傭人員陳新星,他們因假冒德國畢克化學旗下BYK品牌注冊商標并銷售假冒產品,同時向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被依法嚴懲。
案件回顧:假冒注冊商標,銷售假冒產品
據了解,2016年,被告人張鳴注冊成立并實際經營燦盟公司,對外銷售包括BYK品牌在內的各類化工原料及產品。然而,為了謀取非法利益,張鳴卻走上了假冒注冊商標的犯罪道路。
2022年至案發,張鳴雇傭陳新星在位于上海市寶山區滬太路8188弄35號的倉庫內將其他品牌的化學助劑直接分裝或與BYK產品混合后灌裝至張鳴事先準備的桶內,并貼上張鳴自行打印的BYK產品標識,生產假冒BYK品牌的化學助劑后對外銷售。
這些假冒產品不僅在外觀上高度仿冒正品,而且在銷售渠道上也極具迷惑性,給消費者和正規經銷商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和損失。截止案發,燦盟化工向凱摯公司銷售各型號假冒BYK品牌的化學助劑,金額共計人民幣30萬余元。
在銷售假冒BYK產品的過程中,張鳴為了擴大銷量和逃避打擊,向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被告人趙為強在擔任凱摯公司采銷專員期間,利用選定供應商、核定采購報價等職務上的便利,為燦盟化工向凱摯公司銷售BYK品牌化學助劑等產品提供幫助,多次收受張鳴給予的好處費共計29萬余元。
隨著假冒BYK產品在市場上泛濫,畢克化學逐漸發現了這一異常情況,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上海市閔行公安分局接到報案后,迅速立案偵查,并展開了全面的調查取證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調查,公安機關成功鎖定了燦盟化工及其實際控制人張鳴、雇傭人員陳新星等犯罪嫌疑人,并依法將其抓獲歸案。
2023年7月11日,上海市公安局閔行分局民警會同上海市閔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依法在上述倉庫查扣各型號BYK品牌的化學助劑924桶及產品標識1481個,并依法抓獲被告人陳新星。經鑒定,上述查扣的BYK品牌化學助劑中有694桶為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產品標識均為假冒,貨值金額達252萬余元。
在偵查終結后,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檢察院依法對燦盟化工及張鳴、陳新星等人提起公訴,指控他們犯有假冒注冊商標罪和向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同時,對于接受賄賂的趙為強,檢察機關也依法提起了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的指控。
2023年7月11日,趙為強在配合上海市閔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調查時主動交代了受賄事實。張鳴到案后,亦如實供述了行賄事實和假冒商標的事實。在審查起訴階段,張鳴向畢克助劑(上海)有限公司退賠400萬元并獲諒解。
法院審理與判決
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在審理此案時,充分聽取了控辯雙方的意見和證據,對案件進行了全面、細致的審查。法院認為,燦盟化工及張鳴、陳新星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嚴重,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同時,他們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非國家工作人員財物,數額較大,構成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趙為強作為非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數額較大,構成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根據各被告人的犯罪事實、性質、情節和社會危害程度,法院依法作出了如下判決:
● 燦盟化工犯假冒注冊商標罪,判處罰金人民幣60萬元;犯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判處罰金人民幣3萬元;決定執行罰金人民幣63萬元。
● 張鳴犯假冒注冊商標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并處罰金人民幣30萬元;犯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判處拘役6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2萬元;決定執行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并處罰金人民幣32萬元。
● 陳新星犯假冒注冊商標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6個月,緩刑1年6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
● 趙為強犯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緩刑1年,并處罰金人民幣6萬元。
● 扣押在案的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及商標標識、退繳的違法所得予以沒收,繼續追繳各被告人的違法所得。
畢克化學將持續打擊侵權假冒行為
針對此次案件,畢克化學表示,將繼續投入資源持續打擊制售侵權假冒的不法行為。他們堅信,法律的嚴懲將讓侵權違法者和犯罪分子深思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后果,從而自覺維護市場秩序和知識產權的尊嚴。同時,畢克化學也真誠地歡迎社會各界提供此類侵權違法、乃至犯罪行為的線索,共同營造一個誠信、有序的商業環境。
此外,對于廣大消費者而言,此次案件也提醒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避免購買到假冒偽劣產品。在購買產品時,應選擇正規渠道和信譽良好的商家,并仔細查看產品的商標、標識等信息,以確保購買到的是真正的正品。同時,如果發現身邊有制售侵權假冒產品的行為,也應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共同維護一個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
總之,這起涉及知名化工企業的“造假案”終審落錘,不僅是對侵權假冒行為和行賄受賄行為的嚴厲打擊,更是對所有企業和個人的深刻警示。我們應該從中汲取教訓、引以為戒,共同營造一個誠信、有序、公平的商業環境。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