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慧正資訊:近期,電視劇《大江大河3》在央視一套熱播,劇中主角宋運輝帶領彭陽農藥廠工人們搞工藝技改、攻克綠色農藥“竹胺”生產技術的故事,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劇中彭陽農藥廠的原型之一正是揚農化工集團的前身,而“竹胺”則是公司核心產品——綠色高效的仿生農藥“擬除蟲菊酯”。彭陽農藥廠憑借“竹胺”自救的故事,生動再現了揚農化工振興民族菊酯工業的創業歷程。
據揚農化工相關負責人透露,2021年,正在劇本創作階段的《大江大河》劇組通過網絡了解到企業主動放棄國家保護政策,自主掌握擬除蟲菊酯合成關鍵技術,實現實業報國的經歷,萌生了將其搬上銀幕的想法。劇組聯系公司,深入了解創業歷程,實地參觀生產廠區,詳細認識了精細化工生產的全過程。
劇中,彭陽農藥廠的三個主要產品因為高毒性被禁,如果不能在綠色高效低毒的“竹胺”產品上取得突破,就必須關停。其實,當時揚農化工的前身——揚州農藥廠五車間的真實處境,比劇中更為艱難。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揚州農藥廠大門
上世紀八十年代,古運河畔的揚州農藥廠成為國內最早從事菊酯產品研發生產的企業,然而當時的兩個主要產品胺菊酯和甲醚菊酯卻因為質量差、純度低、外觀不佳,完全無法對跨國公司同類產品形成有效競爭。
上世紀八十年代新建的150噸甲醚菊酯大樓
八十年代中期,國家化工部批準了100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用于揚農菊酯技改,填補國內產業空白。然而,由于擬除蟲菊酯具有復雜的手性結構,技術難度高、工業化難度大,國內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國外又嚴密封鎖技術,直至技改經費用光,也無法拿出合格產品。當時的國產菊酯含量始終徘徊在60%至70%,外觀呈醬褐色。為了扶持民族菊酯,國家出臺搭配銷售的保護政策,“進口一噸國外菊酯,搭售三噸揚農產品”,但保護性政策并沒有改變國產菊酯技術落后的現狀,揚農菊酯項目進退兩難,瀕臨下馬。
為了打破這種艱難的現狀,公司決定抽調科研力量,在菊酯項目上作最后一搏。
1992年,揚農化工主動放棄“搭配銷售”的保護政策,率先在全廠進行分廠改制,成立了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菊酯分廠。面對先進的國外同行,分廠在全廠率先建立了試驗室,又從僅有的研發經費中擠出部分用于購買進口的先進分析和實驗裝備。憑借超常的努力與付出,只用了一年的時間,揚農就成功推出了第一個高品位自主研發新品——烯丙菊酯。產品效能達國外同類產品水平,且單價較進口產品下降近1/4,僅此一個單品,當年就實現了900多萬元的銷售收入。公司由此走出了生存困境,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劇中的彭陽農藥廠,憑借“竹胺”的成功實現了自救,而現實中的揚農化工卻不止于此。創業成功的經歷讓揚農對技術創新奉為圭臬,逐步確立了“創新目標國際化、創新課題市場化、創新成果商品化”的研發思路,形成了“研制一代、開發一代、儲備一代”的產品戰略,通過不斷健全菊酯產品樹,持續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不僅打破了國內市場被跨國公司多年壟斷的堅冰,更打響了市場份額爭奪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一直持續了二十多年,不僅實現了國內市場份額從5%上升到70%的快速攀升,更揚帆出海,銷售到60多個國家和地區,振興了民族菊酯工業。
今天的揚農化工已經走過沿河、沿江、沿海發展的“三次創業”征程,成長為全球擬除蟲菊酯原藥核心供應商,全球農化企業10強中唯一的中國本土企業。公司核心品種擬除蟲菊酯擁有70多項專利技術,是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2018年獲得中國工業大獎。多年來,公司始終聚焦農化主業,增強核心功能,形成了完整的研產銷鏈條和一體化的運營體系,產品研發、生產運營、工程轉化、HSE管控等核心能力居行業領先水平。
2023年,在中國中化和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揚農開啟“四次創業”的新征程,位于遼寧省葫蘆島市的中國中化揚農葫蘆島大型精細化工項目正式開工。項目建成后,不僅可以優化我司的生產布局,實現南北“雙基地”均衡發展,打開企業后續發展空間,更將為助力國內農化行業高質量發展,守護糧食安全作出更多積極貢獻。
揚農化工的發展歷程,是一代又一代揚農人篳路藍縷的創業史,這些矢志不渝的奮斗終匯成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大江大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征程。今天的揚農人積極踐行新時代中國中化“精氣神”,傳承發揚揚農股份優良傳統,在新時代的征程上薪火相傳,砥礪奮進,勇往直前!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