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慧正資訊:12月6日,由德國特殊化學品公司朗盛連續主辦的第八屆“潔凈水,滋潤未來”大學生水資源調研競賽(以下簡稱“水競賽”)頒獎典禮成功舉行。各界專家學者、參賽高校學生代表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加。
專家評審委員會經過對各團隊項目的實用性、創新性、社會價值、完成情況、執行質量、微信投票等多方面的綜合評估,最終評選出獲獎團隊。北京建筑大學李渝航團隊獲得一等獎,中南大學梁慧芝團隊、武漢大學朱劍平團隊獲得二等獎,山東大學成子越團隊、西交利物浦大學王旻昊團隊、青島理工大學王書寧團隊獲得三等獎。
可持續發展是當今世界凝聚的最廣泛共識,朗盛一直特別關注水資源短缺問題,充分挖掘并培育高校資源,面向高校學生尋求和征集關于水資源污染防治的社會調研項目。2015年,朗盛借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發布之機,結合自身的液體凈化技術業務,攜手《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原《WTO經濟導刊》)一同開啟了水競賽項目。
朗盛亞太區總裁錢明誠在致辭中表示:“朗盛尤其關注潔凈水資源的短缺問題,我們在全球范圍開展了水資源相關項目,致力于幫助企業和社區盡可能有效地利用水資源。從這些項目中獲得的經驗將有助于進一步改善全球水資源管理,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
自2015年啟動以來,水競賽項目已經成功舉辦八屆。這些年來,參賽高校從最初5所增加至73所,報名參賽項目數量也持續增加,累計超過300個項目團隊參與。項目覆蓋范圍越來越廣,參加競賽的大學生們團隊關注議題越來越深入廣泛,思考和創新越發具有創新性,不僅體現出大學生們對中國水資源保護的關注,也體現出了年輕一代在面對社會問題時的擔當和責任。
《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雜志社長兼主編于志宏表示:“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是一個雄心勃勃且又互相深度關聯的計劃。實現這些目標需要創新的科技、思維和人才。青年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中流砥柱,也創新發展的力量源泉,希望你們繼續發揮青春活力、發揮聰明才智,積極地參與到推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行動當中,貢獻智慧和力量。”
本屆競賽啟動以來,來自不同大學的22個團隊在高校老師以及朗盛志愿者的指導下,自選命題,或圍繞4個指定命題——1.去除環境中的PFAS污染物(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2.溶液中鋰離子的選擇性吸附;3.電池用金屬(鎳,鈷等)在廢水溶液中的回收再利用;4.飲用水中砷和其他重金屬的去除,開展實踐項目。
各個團隊多角度、跨專業、跨地域地深入研究與環境保護、水資源保護息息相關的問題,用3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各自水資源競賽的項目,提出創新性的解決方案。今年9月,22個項目團隊在項目評審會上充分展現了其創新潛能和解決社會問題的積極性,向大家呈現治理水資源的各種創新解決方案。評委們也就每個項目的可操作性、意義以及存在的問題一一進行了點評。
為了最大限度地激發公眾水資源保護及利用的意識,朗盛創新溝通形式,利用微信等新媒體展示、傳播項目成果。朗盛聯合《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在微信上對高校學生的成果發起公眾投票,本屆競賽共收到超過6100人次的投票,有效提升了社會公眾對水資源保護的關注度。
水資源競賽項目不僅是青年學生的良師益友,更是朗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活水源泉,為朗盛的業務發展帶來了新的視角,項目累計產生多個解決方案對水資源保護有很好的實踐意義。朗盛管理層和員工也都積極地參與其中,本屆競賽獲獎團隊成員也將獲得在朗盛實習的機會,屆時朗盛的員工將繼續指導青年學子進行實習,助力學生們提高專業知識,了解更多更具應用性的責任實踐。
因為與水競賽項目結緣,無數青年學子與朗盛一同行走在環境保護的道路上,投身水資源保護與治理行業,身體力行地推進中國水資源環境的保護事業。本次水資源競賽項目一等獎獲得者李渝航表示:“如果沒有朗盛提供的機會和平臺,提供的資金支持,在過程中提供的專業性指導,我們很難完成項目的全部內容。對于我們來說,這次比賽的落幕并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們將繼續身體力行,用我們的知識和創造力去更好地保護水資源,為可持續發展貢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