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慧正資訊:9月2日,衛星石化在接受調研時表示,天然氣價格上漲是因為今年夏季美國氣溫高于去年同期,隨著氣溫下降,天然氣需求緩解,價格會回落。加上乙烷的價格主要取決于供需關系,且乙烷與美國乙烯存在價格平衡業態,本次天然氣價格上漲對乙烷的影響不大。由于國內新增產能少、需求向行業龍頭集聚、國內供需不平衡以及新建項目審批難度增加,市場對于新增產能的預期變弱,在上游原料價格支撐下對丙烯酸及酯的價格接受度提高。公司的年產18萬噸丙烯酸及配套丙烯酸酯裝置具備建設條件,依托上下游的配套優勢,可迅速建設填補市場空缺。公司與同濟大學成立聯合實驗室,通過產學研平臺更好對產品進行個性化調整,比如SAP產品,今年7月通過了美國寶潔公司的供應商認證。公司今年將有25萬噸聚醚大單體、25萬噸雙氧水項目建成投產。公司在連云港基地布局了年產30萬噸的碳酸酯產品,第一套15萬噸的裝置已經在推進計劃2022年下半年投產,第二套15萬噸裝置計劃于2023年投產。公司的副產氫氣自用于生產22萬噸雙氧水,今年還在建25萬噸雙氧水,將作為電子級化學品銷售。其次還用于為園區內企業供氫,并隨著氫能源產業的推動,國內外的企業也在與公司洽談氫氣的采購意向。
具體問答實錄如下:
問:公司連云港項目一階段以及二階段主要包括哪些裝置?從產業規劃上有什么不同嗎?
衛星石化表示:目前已進入穩定運行的連云港一階段項目包括為125萬噸乙烯配套的40萬噸/年*1 套 HDPE 裝置、73萬噸/年*2套環氧乙烷裝置、91萬噸/年*2套乙二醇裝置,主要考慮以大宗化學品快速進入市場,以規模優勢早投入早產出;而連云港二階段項目更加注重下游高端化學品及新材料為布局,考慮未來成長空間。因此,包括為125萬噸乙烯配套的 40萬噸/年*1 套HDPE裝置、73萬噸/年*1 套環氧乙烷裝置、60萬噸/年*1 套苯乙烯裝置。環氧乙烷下游建設25萬噸/年*2套聚醚大單體裝置、10萬噸/年*1 套乙醇胺裝置、15萬噸/年*2套電池級碳酸酯系列;苯乙烯下游建設40萬噸/年*1套聚苯乙烯裝置。
問:今年以來天然氣的價格不斷上漲,對乙烷的價格有影響嗎?
衛星石化表示:自美國頁巖氣革命以來,受天然氣與丙烷在燃料領域的需求拉動,大力推動了天然氣與丙烷的出口。一是在油田與氣田開采過程中,首先會將天然氣分離去銷售,而乙烷、丙烷與丁烷等的混合氣NGL會被收集去分離,在NGL中乙烷含量占40%左右,丙烷占35%,其他是丁烷、戊烷等。所以隨著天然氣與丙烷大量對外銷售,乙烷自然出現大量富余,當前每年乙烷產量約4600萬噸,帶動了美國約有80%的乙烯產量來自于乙烷,因此乙烷的價格主要取決于供需關系。
二是現在除用于本土乙烷裂解、出口外,仍有1000余萬噸的乙烷被回注地下。所以乙烷的價格長期處于較低的位置,一旦乙烯與乙烷的價差收窄,美國乙烷裂解裝置即會降低負荷或停產檢修,造成大量乙烷過剩導致能源公司增加乙烷回注成本,這也形成了乙烷與美國乙烯價格的平衡業態。
三是天然氣價格上漲很大因素是今年夏季美國氣溫高于去年同期,為了降溫,因此用氣量增加,導致天然氣價格上漲。隨著氣溫下降,天然氣需求緩解,價格會回落。
因此,本次天然氣價格上漲對乙烷的影響非常有限。
問:今年丙烯酸及酯的價格走勢非常強,最近價格有回調,如何看待后續市場?
衛星石化表示:如果對照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異辛醇的原料丁醇與辛醇的價格走勢,丙烯酸及酯的價格并不算最強。僅體現幾個實際因素的影響:一是近年來國內新增產能極少,自2016年供需出現弱平衡后,近年來供需結構發生本質變化,供應趨緊。未來兩三年內規劃產能也非常有限;二是在需求端,丙烯酸下游產品包括高吸水性樹脂、減水劑、絮凝劑與光固化涂料的需求強勁,年均增速近 12%;丙烯酸酯下游包括膠粘劑、膠粘帶、涂料乳液、造紙乳料與紡織乳液等需求穩步增長,且向行業龍頭集聚,年均增速10%左右;三是國外產能集中度高且近幾年無擴產,反而原有裝置出現檢修的頻率再增加,疊加疫情影響,供應不足,國內出口增加,加劇國內供需不平衡;四是雙碳政策后,新建項目審批難度增加。市場對于新增產能的預期變弱,在上游原料價格支撐下對丙烯酸及酯的價格接受度提高。目前產品價格遠遠未到歷史最高水平。而公司有一套年產18萬噸丙烯酸及配套丙烯酸酯裝置具備建設條件,依托上下游的配套優勢,可迅速建設填補市場空缺。因此,在供需格局此消彼漲的形勢下,丙烯酸及酯后續行情依然看好。
問:公司后期規劃了電池級的碳酸酯產品,能否講解一下具體產品的構成及定位?公司有計劃繼續做VC和FEC等添加劑嗎?
衛星石化表示:根據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需求,公司在連云港基地先布局了年產30萬噸的碳酸酯產品,第一套15萬噸的裝置已經在推進,計劃2022年下半年投產;第二套15萬噸裝置計劃于2023年投產,后續根據市場需求情況再規劃擴產布局。第一套裝置包括6萬噸電池級DMC、5萬噸電池級 EC、4萬噸電池級的DEC及EMC。公司進入該領域具有以下幾個方面優勢:一是公司具備從原料到產品的全產業鏈,尤其是乙烷原料其純度達到 99%以上,原料高純度的天然秉賦使得下游更適合生產對純度要求高的產品;二是生產工藝使用的環氧乙烷是自產的,二氧化碳是乙二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這是雙碳要求下捕捉二氧化碳的綠色低碳措施;三是生產過程中生產1噸DMC將副產0.6噸乙二醇,副產品的價值近覆蓋原料成本,因此該產品成本優勢非常明顯;四是公司目前產品結構已涵蓋電解液四種溶劑,同時公司有子公司采用氯氣為原料生產中間體,可利用其生產條件進一步規劃VC和FEC添加劑產品,將公司打造成電解液一站式采購平臺。
問:公司對氫氣利用方面是如何打算的?
衛星石化表示:公司采用丙烷脫氫以及乙烷裂解的工藝則自然會大量副產氫氣,而且氫氣純度可達到99.999%,可直接作為氫能源使用。目前公司每年在平湖基地氫氣為7.2 萬噸,連云港基地為7萬噸。到2023年公司氫氣產量將達到近30萬噸,應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氫氣生產商。目前:一是公司自用生產 22 萬噸雙氧水,現做到電子級G1G2標準,也是華東地區主要光伏企業清洗液的供應商。今年還在建25萬噸雙氧水,計劃做到G3G4級,將作為電子級化學品銷售;二是為園區內企業供氫,現在平湖基地已在外供,連云港基地待園區內企業建成也可具備供氫條件,為提供園區循環經濟,提升園區品質創造更好條件;三是隨著氫能源產業的推動,國內外的企業也在與公司洽談氫氣的采購意向。嘉興市政府也推出氫能發展規劃,會為氫氣的使用提供新的業務機會。公司在2019年已經成立氫能科技公司,為新業務發展準備條件。公司的氫氣是成本最低的氫氣。
問:公司的研發定位是偏材料合成方面,還是偏下游應用解決方案?
衛星石化表示:這與公司的產品體系有關系。目前的研發方向分為三部分:第一,技術創新,創造成本優勢;第二,催化劑創新,研發難度最大。公司丙烯酸、EO、DMC、α -烯烴、POE都要用催化劑;第三,配方創新。這是合成與應用不能分割的。比如聚醚大單體需要與下游的客戶緊密聯系,具有定制化需求。我們與同濟大學成立聯合實驗室,即通過產學研平臺更好對產品進行個性化調整。比如SAP產品,也非常注重合成與應用,今年7月通過可美國寶潔公司的供應商認證,用了13年的時間,突破國際技術壟斷,達到國際水平。不斷根據客戶的需求調整配方。所以合成和應用是分不開的,公司的研究中心一半是合成實驗室,一半是應用實驗室,緊密結合,最終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
公司本身是從下游高分子材料發展起來,基因中就是為客戶進行研發創新,為其創造價值。所以現在公司去做聚醚大單體、電池級產品都是順勢而為,水到渠成。
問:公司明確以輕烴一體化為核心,打造低碳化學新材料科技公司的戰略,能分享一下具體實施的情況以及對公司未來成長的影響嗎?
衛星石化表示:公司自 2017 年提出了兩個五年計劃,今年恰是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收官之年,而第二個五年計劃的部分項目已開始布局。可以看到的是:一是 2021 年將有 25 萬噸聚醚大單體、25萬噸雙氧水項目建成投產;二是2022年上半年計劃是連云港二階段項目包括125萬噸乙烯、73萬噸環氧乙烷、40萬噸HDPE、60萬噸苯乙烯建成試生產;2022年下半年計劃是25萬噸聚醚大單體、40萬噸聚苯乙烯、15萬噸碳酸酯系列、10萬噸乙醇胺項目建成投產;三是2023 年底計劃80萬噸PDH 與80萬噸丁辛醇項目建成。該項目一方面補足現有C3產業鏈中丙烯的缺口;另一方面丁辛醇與丙烯酸配套生產丙烯酸丁酯與丙烯酸異辛酯,形成產業鏈的閉環,更具優勢。
以上項目都是目前正常實施的項目,確定了公司未來三年的成長性。除此之外,乙烷裂解是綠色低碳工藝,其綜合能耗不到石腦油裂解的50%,具有較好前景的項目,也為公司后續加快發展帶來了信心。
眾所周知,衛星石化是國內領先的C3產業鏈一體化生產企業,已擁有設計產能90萬噸/年丙烷脫氫制丙烯生產裝置、45萬噸/年聚丙烯生產裝置、48萬噸/年丙烯酸及45萬噸/年丙烯酸酯生產裝置、22萬噸/年雙氧水生產裝置、21萬噸/年紡織化學品生產裝置、15萬噸/年高吸水性樹脂生產裝置、2.1萬噸/年有機顏料中間體生產裝置,被廣泛應用于航天、半導體、化工、建筑、汽車、紡織、衛生護理、農業等領域。
自成立以來,衛星石化堅持“化工讓生活更美好”的使命,從丙烯酸酯高分子乳液創業,不斷向上游原料產業鏈突破,打破原料對化學新材 料發展的供應制約,形成丙烷脫氫制丙烯、聚丙烯、丙烯酸及酯、高分子乳液、高吸水性樹脂、雙氧水等C3產業鏈,覆蓋 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汽車、半導體、建筑、家居、紡織、衛生護理等應用領域。
202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7.70億元,同比增長125.68%; 凈利潤21.26億元,同比增長 348.10%。其中新投產的連云港項目一階段投產40天實現營業收入16.16億元,凈利潤2.78億元。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