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慧正資訊:2020年12月28日,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就夢百合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起訴國內四家TDI生產商,福化工貿股份有限公司、滄州大化股份有限公司、煙臺巨力精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甘肅銀光聚銀化工有限公司壟斷協議一案,做出一審民事判決。
判決認定:四被告達成并實施了橫向壟斷協議,并判令四被告賠償夢百合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濟損失200萬元。
寧波中院對該案進行了長達2年7個月的審理。夢百合董事長倪張根日前在雪球網公布了部分判決書內容,并表示:“法院的一審判決書長達80多頁,彰顯了司法公正,非常不容易,值得肯定。我對法官頂住‘壓力’堅持公平正義充滿感激。”
但這對于倪張根來講這點賠償并不驚喜,甚至他表示有點遺憾,因為在跟四大原材料企業壟斷案中,夢百合造成的巨額實際經濟損失相差甚遠。
同時倪張根認為:“起訴,不僅僅是為了自己追回被違約的損失,更是為下游企業的利潤以及喚醒中國企業的契約精神,并為警醒TDI&MDI下游企業抵抗上游壟斷經營的法律意識而戰。對于他來說哪怕是雞蛋碰石頭,也要堅持下去。”
與此同時,夢百合將依法向最高院提出上訴,爭取更合理和更符合實際情況的經濟賠償額。
訴訟起始
據慧正資訊了解,早在2017年,國家發改委反壟斷局就收到夢百合實名舉報,TDI產品生產商自2016年以來多次進行猖狂價格壟斷行為對下游企業造成了嚴重損害。夢百合董事長倪張根表示,由于上游企業的暴利及壟斷,嚴重影響了下游企業的利潤,使整個下游行業都面臨著生存危機,大量的企業倒閉,影響了行業的正常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MDI和TDI互為替代品,都是生產聚氨酯的原料。因MDI裝置具有高壁壘、高投入的特點。所以MDI的價格略貴一些,但毒性比TDI低,同時MDI形成的聚氨酯產品的模塑性相對較好。MDI下游則主要是硬質發泡如冰箱冷柜、冷鏈運輸保溫,以及噴涂、板材等行業。而TDI下游主要包括軟發泡如軟體家具和汽車座椅,其次是涂料和膠黏劑產業。
簡單來說,TDI是床墊、枕頭產品的核心原材料——海綿的發泡過程中有著決定性作用的化學元素,必不可少。夢百合作為國內乃至全球床墊、枕頭產品中海綿用量最大的企業之一,對TDI的需求度及依賴度非常之高,但隨著TDI受各種因素影響2016年底價格一夜之間瘋狂暴漲,無奈之下部分企業開始選擇使用TDI的替代性產品MDI。然而,因兩種材料的近親關系及其他綜合因素,MDI價格也同期水漲船高,且都存在上游壟斷經營的嫌疑,于是倪張根一口氣把TDI的4大國產大戶舉報到了國家發改委,同時把MDI的國產龍頭直接告上了北京昌平人民法院。
此外,全球共有16家主要TDI供應商。德國巴斯夫和科思創是全球TDI巨頭,兩者的產能占全球總產能的58%。全球TDI產能分布中,亞洲占52%、歐洲占34%、美洲占14%。在國內市場上,當時,有滄州大化、東南電化、甘肅銀光和煙臺巨力為主力生產企業,四大家廠商合計占有近60%的國內市場份額。
矛盾的焦點是TDI價格的暴漲。夢百合董事長倪張根認為,原材料“TDI合理價格區間應該在18000元/噸-22000元/噸之間,高位在25000元/噸也是能接受的,但是再往上漲的話,下游廠商就難以承受了。”對此,倪張根表示,TDI的成產成本在14000元/噸左右,并且TDI價格的數據也在塑料加工協會那里得到驗證,該協會表示,TDI的生產原料主要是石油衍生品,原料價格的波動并不會很大。
面對TDI原材料市場瘋狂漲價讓下游難以消化的背景下,夢百合董事長倪張根怒了。
至于為何會如此大膽起訴四大原材料廠家呢,據倪張根介紹,他聘請的獨立第三方通過調查已掌握了這幾個廠家協同漲價的證據。并表明這幾家企業多次通過召開行業協會、電話會議等形式,在價格上進行協同,同時調整TDI價格,開會的時間和漲價的時間一致,漲價的時間和幅度也是高度一致。實在是令他忍無可忍了,便起訴了國內四家TDI生產商。
這場TDI風波到底是產業震蕩,或是大企業壟斷,還是經銷商貿作局所致,目前都很難蓋棺定論,慧正資訊將繼續跟進此案進展。
然而,這已經不是夢百合第一次因原材料漲價和原材料上游企業“杠”上了。
對簿公堂
時間回溯到2018年初,夢百合與國內最大的合作十年多年的商業伙伴,因上下游產業中重要的MDI材料價格上漲、萬華化學不遵守商業契約的行為,再次升溫,最終對簿公堂。
作為中國各乃至全球最主要的MDI供應商,萬華化學的公司產品與消費者息息相關,被廣泛應用于建筑、家電、紡織等細分領域,目前占據中國MDI市場份額的60%以上。
而夢百合則是萬華化學在家居領域的客戶之一,萬華化學與夢百合的商業合作始于2007年。
這一年,夢百合為了研制0壓綿產品,開始從實驗逐步過渡到大規模生產,當然,在此期間,其對原材料的需求也開始暴增,其數量可以說以千噸計算的MDI原材料來計算,當然,其賣家則幾乎全部是向萬華化學。
舉例來講,在2017年,雙方的合同約定是4000噸。
可以說,在MDI的使用場景當中,紡織行業這一細分品類之中,夢百合可以說在助力萬華化學成長為細分品類的占有率第一,同時,萬華化學也幫助夢百合成長為0壓綿產品的世界巨頭。
但就在2017年,MDI的價格猶如火箭,直線上升。
報告顯示,2017年3月最后一周,在需求相對較好的背景下,貨源收縮預期的影響下,MDI的價格繼續上漲,純MDI價格上漲11%,達到2.39萬元/噸(周環比+4.8%),聚合MDI的價格則達到1.63萬元/噸(+9.4%)。
在此背景下,MDI的價格在2017年的全年均價達到26451元/噸,甚至在2017年9月15日創出43000元/噸的天價。
面對巨大的市場誘惑,萬華化學開始動搖了,最后違背了契約精神——不僅慢慢的開始縮減供貨,直至約定供貨量減量50%,而且要求夢百合在剩余的采購量當中遵循市場價格,其剩余MDI的價格甚至要比行業參與者的供貨價高出2000元/噸。
這對于當時的夢百合來講,無疑是一場打擊,簡直就像是被扼住了喉嚨。十多年來,夢百合一直采用萬華化學的原材料,就連工廠設備也是與萬華化學的材料相匹配設定的,如果拒絕萬華化學的條件,則將會瞬間出現產量問題,此時夢百合遇到一次前所未有的原材料危機。但如果接受萬華化學的條件,將意味著夢百合必須接受萬華的“霸王規則”。
一氣之下,夢百合董事長倪張根一紙訴狀,將昔日的合作伙伴萬華化學告上法院,并表示“夢百合并不是為了自己而起訴,而是為了推動整個行業及中國的商業社會化進程。我們相信只要合法經營,法律就應該有一個合理的回應。“
然而到底后來發生了什么事情讓雙方的矛盾不僅沒有解決,反而加深了呢?
經由調解,夢百合于2018年1月19日提出撤訴,而隨后又重新對萬華化學提起訴訟,要求萬華化學賠償其經濟損失1884萬元。
案件審理歷時近兩年,2019年11月4日,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法院做出判決,裁定萬華化學在合同履行中存在違約,賠償夢百合損失100.16萬元。
夢百合雖然勝訴,但倪張根表示:“法院的判決并沒有實現以夢百合為代表的下游產業的訴求,夢百合將嘗試用微薄力量,推動行業向正確方向的演進,未來,將繼續上訴。”
據慧正資訊了解,截止目前為止這已經是夢百合董事長倪張根三次在網上發帖,“炮轟”萬華化學副總裁兼CFO李立民,并喊話法庭見。
因此,夢百合董事長倪張根三次發帖時間是在:
9月16日,倪張根就在雪球發布關于了一篇關于原料漲價的文章,“關于近期海綿(包括記憶綿,普通綿等)原料漲價的問題,背后的始作俑者就是萬華化學”,并且直指萬華化學漲價是“殺雞取卵的行為,最終只有被市場給唾棄”。
10月27日,倪張根又發布了文章《萬華漲價感想》,分析了萬華化學漲價的原因。“漲價的理由還是近期需求太好,真實原因是海外疫情導致供給出了問題,包括原料和下游產能,某些人的一己私利總是在傷害行業”。
2020年12月10日晚間,倪張根在文章中表達自己在中間人 “ 老大哥 ” 的勸解下 , 也是想和平的盡快解決問題 , 萬華CFO李立民給出的態度卻還是讓倪張根很 “ 惱火 ”
據悉,倪張根和李立民按約定當晚通電話。李立民給出的方案是要求“夢百合撤訴、刪除網絡信息,后面業務慢慢談”。倪張根認為,李立民態度含糊,沒有誠意,因此曝光了二人此次通話的情況。
三篇文章發出后,總閱讀量將接近500萬,引發了不少投資者討論。值得注意的是,讓倪張根憤怒的點均是萬華化學MDI產品的漲價。
今年以來萬華化學已多次上調聚合MDI價格,公告顯示,萬華化學中國地區聚合MDI分銷市場掛牌價從2020年1月到5月連續五個月掛牌價為13500元/噸,處于近三年的較低價位。但在今年6月,該掛牌價上調500元,隨后8月一舉上調1500元/噸;9月再次上調1500元/噸;10月進一步上調2600元/噸;自11月份開始,純MDI掛牌價28000元/噸(比10月份價格上調8200元/噸)。
據了解,自2020年5月份以來,萬化化學MDI價格上調了85%。
眾所周知,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化運營的國有控股公司,業務聚焦于聚氨酯、石化、精細化學品三大板塊,致力于提供高性能的化工新材料。作為一家以技術創新見長的高科技企業,萬華把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的第一核心競爭力來培育,現已發展成為全球技術領先、產能最大、最具綜合競爭力的MDI制造商,擁有國內工藝先進、配套完整、最具競爭力的丙烯產業鏈,以及特種胺、ADI、聚醚、PC、TPU、表面材料等一大批世界一流技術的化工新材料與精細化學品。加上萬華化學是亞太地區最大的MDI制造企業,擁有MDI產能180萬噸,全球產能占比為22.5%,國內占比為58%,均位列第一。
就在前幾天,萬華化學發布全年預告稱,預計2020年全年實現凈利潤96-101億元,同比減少5%到基本持平,對應Q4單季實現凈利潤42.5-47.5億元,環比Q3增長69-89%,同比去年Q4增長90%-113%。
由此可見,萬華化學全年業績略超預期,從而加速推動精細化學品和新材料業務發展。
對于業績增長的原因,萬華化學表示,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3.49億元,同比下降32.28%。三季度末隨著全球化工行業下游需求快速好轉,部分地區需求快速增長,公司主要產品銷量提升、銷售價格上漲,除此之外,萬華化學不斷開發與拓展下游高附加值精細化學品及新材料產品,幷陸續投產,如水性涂料、PC、合成香料、尼龍-12等多個項目,形成三大業務板塊齊頭幷進,隨著三大系列增量產能不斷釋放,將推進萬華化學的持續成長。因此,四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同比增長91%到113%,并超出預期。
此外,夢百合成立于2003年5月份,是一家集研究、生產、銷售功能性記憶綿及其制品的科技型企業。經過十幾年的持續發展,公司產品結構已從單一的記憶綿床墊、枕頭發展至記憶綿軟床、沙發、沙發床、休閑旅游用品等家居、家具制品。
據慧正資訊了解,夢百合以外銷為主,目前其產品主要銷往美國、英國、日本等73個國家和地區。憑借良好的產品質量及售后服務,夢百合成為全球重要的記憶綿家居制品的供應商。
與此同時,夢百合自有品牌“Mlily”已經成功進入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西班牙、日本、韓國等十一個國家及地區,產品被記憶綿主要消費市場的消費者所逐步接受。
在全球化戰略的推動下,夢百合業務規模呈快速增長的態勢。據財務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3.78億元、17.23億元、23.39億元和30.49億元。2020年第三季度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5.26億元,同比增長71.5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46億元,同比增長32.6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3.38億元,同比增長25.63%;基本每股收益1.01元。
提及2020年第三季度的業績表現,夢百合表示,主要是新開發客戶、市場以及新并購子公司的收入。
按照夢百合的規劃,2021年1月在美國田納西州設立了一處新的倉儲及物流中心,面積約為一萬平方米。這一倉儲及物流中心將處理包括零售及批發業務在內的產品存儲及分發。
夢百合表示,這一新建的倉儲物流中心將與查塔努加(田綱西州)、達拉斯、西雅圖、洛杉磯的夢百合物流中心一道,服務于美國的夢百合客戶群體。未來,這一項目建設,將會成為夢百合集團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的保障。
對于此次原材料的波動來講,夢百合與萬華化學的糾紛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契約精神與企業追逐利益的天性的互斥。
針對目前的情況,有業內人士認為,無論是夢百合還是萬華化學,在各自領域還有很多路要走,打落牙齒落肚里,自身圖強才是王道。同時,企業要獲利才能生存,而契約精神則是促進企業和行業良性發展的基石,企業和管理者更應該對契約精神懷有敬畏之心。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