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慧正資訊:10月10日,在行業同仁翹首期盼中,IPIF國際包裝創新大會繼續在上海火熱開講。來自全國各地和海外的業界同仁齊聚上海環球港凱悅酒店。這是一個業內頂級專家學術交流的平臺,也是一場業內人士歡聚一堂溝通交流的盛宴。
本屆大會由勵展博覽集團主辦,在中國包裝聯合會的支持下,來自政府、NGO組織、行業協會、海內外500強終端企業、知名學者、著名設計師、創新包裝企業近1000人共聚一堂,探討包裝可持續的踐行現狀與未來展望。
論壇第二天,大家的熱情依舊不減,早早就來到會場,等待第二天的演講和分享,容兒在現場為您帶來精彩的報道。
主題演講,精彩延續
由中國包裝聯合會副秘書長吳紅軍先生主持開展的第二日全體大會,在“'以終為始'看循環經濟對產業的推動”的主題下,眾多行業大咖親臨現場做了精彩的主題分享和互動討論,下面就跟容兒一起來回顧當天的盛況吧!
01|
演講人:潘永剛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
副會長兼秘書長
主題:多方協同,構建資源可持續循環閉環
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發展循環經濟,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
主講人從國內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現狀、國內再生資源體系建設現狀、重點品類可持續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情況及多方協同構建資源循環可持續閉環路徑探討等四個方面,來探討如何構建資源可持續循環閉環。
在廢棄物回收方面,通過“兩網融合”,加強環衛設施與回收網絡共享,鼓勵居民從源頭上分類回收,發揮環衛保潔人員和環衛運輸的優勢,升級改造垃圾壓縮站等環衛設施,增加資源回收功能,實現環衛與資源回收的服務疊加。
02|
演講人:董穎
百事亞洲研發中心有限公司
包裝研發總監
主題:再生聚酯瓶(rPET)在百事公司的應用
百事公司的愿景,是建立一個“無塑成廢”的世界。
百事公司的可持續包裝目標表示,到2025年,包裝設計實現100%可回收,可堆化肥,可生物降解;到2025年,在產品塑料包裝中,提高再生料的使用比例,達到25%;減少原生塑料使用,飲料產品包裝減少到35%——在2025年之前,飲料瓶中再生聚酯(rPET)的使用率達到33%。
使用可回收塑料,與原生PET相比,可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63%,所有能量消耗降低79%。
從一個使用過的瓶子,到污染的PET碎片,到清潔的PET碎片,到塑料粒子,到瓶坯,直到最后成為一個新的瓶子,物理回收法已經是發展十分成熟的工藝。而增強型(化學法)再生PET能幫助建立一個循環經濟體系,特別是對污染嚴重以及難以回收的塑料而言。
同時,百事公司也已經擁有一套非常完整且嚴密的體系,來保障食品的安全。
03|
演講人:王雪濤
雀巢(中國)有限公司
集團包裝部總監
主題:關于塑料包裝的承諾
——在2025 年實現包裝的100%可回收
或者可重復利用
雀巢關于塑料包裝的承諾,在2025年,實現包裝的100%可回收或可重復利用;推進在當地國家及市場建立新的塑料收體系;越來越多地增加循環塑料的使用。
在未來的幾年中,雀巢立志盡力減少原生塑料的使用,更多探索替代原生塑料包裝的解決方案。
當前中國處在非常好的情勢下,不光是生產企業、終端品牌方,還是后端循環企業,都應當協同合作,共同探討包裝創新,將不可循環的包材轉換成可循環的包材,使用更多可循環再生材料,與消費者、合作伙伴、利益相關方充分溝通討論,開創可再生的循環體系,進而引領包裝可持續發展。
雀巢期待,在未來的某一天,雀巢的全產業鏈能夠實現碳中和。
04|
演講人:劉峰
卡夫亨氏
包裝研發副總監
主題:包裝可持續發展的新思維
講包裝的創新,可持續,卡夫亨氏也承諾,到2025年實現包裝可回收,可循環。
目前中國塑料包裝廢棄物回收后,可能被填埋、焚燒(一般焚燒或再生焚燒)、回收、重復利用、乃至降解。但填埋的處理方式仍占很大的比例。
如何判斷一個包裝對環境的影響,不能簡單粗暴地根據包裝的重量或材料的可回收性,而應該根據它的生命周期來判斷。不同品類的產品,使用次數不同,根據單次使用產生的廢棄物的量,來判斷這款包裝對環境的影響。
那么,如何使用創新材料,如何來設計我們的包裝,才能讓它對環境的影向變小呢?
1、將包裝變大,盡可能少用小包裝
2、降低包裝中產品內容物的殘留量,也就降低了廢棄物的重量
3、盡可能增加、使用產品補充包裝
4、通過產品創新,大力推廣濃縮產品(例如洗衣液)
05|
演講人:任愷
上海睿斯科環保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上海包裝技術行業協會綠色包裝
委員會副秘書長
主題:低價值包裝廢棄物的“再生之踵”
主講人從包裝回收案例分析、包裝回收利益相關方、包裝廢物回收模式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目前,大部分包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都已經十分明確。在包裝回收方面,紙基復合包裝、酒瓶包裝、日用品包裝、化妝品包裝、藥品包裝、咖啡膠囊、19L PC (聚碳酸酯)、軟塑包裝等的回收,都有十分杰出的行業代表(如利樂、洋酒品牌、高露潔、卡詩、三精藍瓶、雀巢、農夫山泉、安姆科),回收已成為再生產業鏈中的重中之重。
我國的包裝廢棄物回收存在著許多痛點,如:
品類繁多、價格不一、分類繁瑣
回收業者爭搶高價值可回收物、低價值的無人問津
高價值可回收物的價值受市場影響,波動較大
大量低價值可回收物混雜在“其他垃圾”中,失去再生利用的機會
廢品買賣較為原始,沒有記錄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廢品價格的吸引力逐漸下降
歐洲的綠點模式、臺灣的四合一模式、巴西的合作社模式,都是當前全球比較成熟的包裝廢棄物回收模式。而我國也正在探索各種各樣的回收模式,如回收箱、O2O方式等。
期待我國的回收產業鏈,從消費端到回收端,到處置端,到再生產品銷售,都能更加綠色、健康、可持續。
圓桌討論
主題:未來新的產業合作模式?
主持人:吳紅軍,中國包裝聯合會副秘書長
嘉賓:
常新杰, 中國歐盟商會 環境工作組主席趙凱,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唐艷菊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副秘書長
劉峰,卡夫亨氏 包裝研發副總監
夏曉輝 芬歐匯川特種紙紙業 銷售發展總監
胡喜超, 上海田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話題:
1. 如何看待固廢法“責任延伸制度”?
2. 從環境和節約資源的角度,如何以適當的方式處理廢棄產品的問題?
10月10日下午的議程由中國包裝聯合會副秘書長胡正陽擔任主持人,6位行業資深專家繼續為所有參會者帶來一場知識的盛宴。
01|
演講人:季君暉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工程
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主任、總工程師
主題:中國可降解塑料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有關部門統計,如果當前世界的塑料污染不能夠很好地治理,那么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污染物的重量,將會超過海洋中所有魚類的重量。
雖然市場上“限塑”的呼聲很高,但塑料仍然是很大體量的材料。塑料具有可塑易成型、穩定耐腐蝕、價廉成本低、質輕強度好、安全無毒性、色艷品種多等六大優勢。
當前塑料包裝占包裝產業總產值的30%,在包裝產品結構占比中排名第二,2020年我國塑料包裝市場規模將達到2726億元。
在環保督察問責的嚴厲背景下,塑料包裝材料要求既能滿足包裝質量要求,又能從源頭上減量、用后易回收或降解,實現塑料包裝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在環保政策的推送下,降解塑料將迎來黃金發展期。唯有全自然域的塑料降解,才是治理塑料白色污染的最好方式。
02|
演講人:孫承君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態研究中心,研究員
主題:海洋微塑料研究進展及方向
海洋中的塑料污染,包含可見與不可見兩種,不可見的,就是微塑料污染。
從2011年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開始關注微塑料污染,全球范圍內關于微塑料的研究也越來越多,專家指出,微塑料已經成為了新型污染物。
包裝企業除了關注包裝的質量需求,還應更加關注包裝材料廢棄后,如何加工再利用。
03|
演講人:王如寅
道達爾科碧恩聚乳酸公司
中國區總經理
主題:聚乳酸生物材料,為更美好的未來
聚乳酸可通過物理回收和化學回收進行再利用。制備1公斤的聚乳酸,大約產生0.5公斤的二氧化碳,可以有效地減少碳排放。
目前聚乳酸的工業化生產存在一定的瓶頸,很難有一家公司能夠獨立掌握三個不同領域的技術。
針對不同的應用,需要選擇不同牌號的聚乳酸。如一次性餐飲具、可重復使用的餐飲具、耐用性消費品,可選擇牌號L105,L130,LX530的聚乳酸,既有優異的高光外觀,又可回收或堆肥講解,使用成核結晶后,可實現高耐溫(達120℃)。
04|
演講人:白淵斌
北京藍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聯合創始人&副總裁
主題:全球PHA 生物可降解材料技術與應用
塑料工業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但相較于地球的發展歷史而言,實在太短暫,還沒有被地球納入自身可循環的體系中去。
而PHA是唯一一種局有類似塑料的性能,且可以在海水中自然降解的材料。PHA是以中國自然界的微生物合成的生物聚酯,原料是葡萄糖(淀粉)或油脂,既是生物基,又是生物可降解,包含多種分子結構。
PHA自發現以來,經過幾十年的技術迭代,終于成功實現了產業化。而藍晶開發了專有的“藍水生物技術”來生產PHA,并且可以通過調節分子結構來達到客戶對性能的要求。
05|
演講人:劉叢叢
中國合成樹脂協會塑料循環利用分會
副秘書長
主題:PET 可回收設計指南解讀和征求意見
中國合成樹脂供銷協會塑料循環利用分會的愿景,是讓塑料與人和自然的關系更和諧,它的使命,是推動中國建設塑料閉環。
目前全世界都在尋找解決塑料污染的方案,而PET似乎是回收再生的最佳案例,是回收率最高的產品之一。中國的PET瓶的回收率可達到94%,日本92%,歐洲的數據接近60%,美國則為29%。
當前PET回收再生面臨這樣的現狀——新料與再生料的價差越來越小,高品質產品價格倒掛是常態。
同樣也存在許多的痛點——如何滿足高品質再生PET需求,如何開拓RPET下游應用領域,RPET在食品接觸領域如何應用,及再生PET行業面臨的諸多挑戰等。目前,協會也正在通過“九位一體”,來推進消費前易回收體系的落地。
06|
演講人:陳俊青
中國合成樹脂協會塑料循環利用分會
副秘書長
主題:軟包裝可回收性設計指南標準要點解讀、征求意見及軟包裝回收體系建設
主講人從塑料軟包裝回收難題及國內外回收系統比較、軟包裝可回收性設計指南標準、構建升級版中國商超門店閉環回收體系三個方面展開分享。
1、進入填埋、焚燒和環境的絕大部分是軟包裝和難回收的塑料制品,構建難回收和軟包裝的閉環回收迫切且規模龐大。
我國的垃圾分類仍處于初級階段,各種形態的軟包裝缺乏回收指引,回收設施也很難被找到,便被隨意丟棄,無處回收便跟隨其他垃圾被污染、填埋、焚燒。同時,大量快遞外賣軟包裝爆發式增長,而其他的塑料軟包裝尚無替代選項……軟包裝亟需通過新設施、新模式來解決回收性難題。
2、CPRRA塑料可回收性的關鍵測試,是回收材料是否能取代對來自原生或回收來源的新材料的需求。
3、基于目前中國治理塑料污染物的緊迫性,完全可以在傳統商超回收體系基礎上進行創新,針對新材質、新種類,增加新的回收設施,專門收集此類難回收的軟包裝塑料。
規模化收集的軟包裝,加上軟包裝可回收性設計的推廣和應用,軟包裝循環回收再利用將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
藍星計劃暨PACKCON STAR AWARDS頒獎典禮
為了表彰在可持續包裝領域做出卓越成果的企業和個人,2020IPIF國際包裝創新大會現場特別舉行了“藍星計劃暨PACKCON STAR AWARDS頒獎儀式”,經過三個月的海選與評比,最后由尼爾森、聯合利華、旺旺、娃哈哈、通用磨坊等知名企業包裝事業負責人共同評審出金、銀、銅獎,已于10月9日大會的第一天由勵展博覽集團助理副總裁王文杰先生和評委會代表,YANG DESIGN策略總監、合伙人黃曉靖女士為獲獎企業代表進行了頒獎禮。
各獎項金獎得主分別為:
綠色包裝新材料創新獎
獲獎公司:浙江格睿包裝新材料有限公司
獲獎產品:ISAL普通杯
獲獎理由:這款紙杯無淋膜,可生物降解,所以可以與普通紙張一起回收,有效減少了清大垃圾造成的污染。而且是通過在純天然的PEFC和FCS認證的紙板上涂上一種獨特的水基分散屏障來達到出色的防水效果,是一款創新的包裝黑科技產品。
互動營銷包裝獎
獲獎公司:佛山南海力豪包裝有限公司
獲獎產品:NFC光電標簽
獲獎理由:這款標簽不僅擁有一般RFID標簽防偽溯源的功能,而且還利用電源+開關的設計,讓標簽可以發光,從視覺上給消費者帶來全新體驗。而且標簽運營了柔性基材,使其使用上的延展性得到加強,提升了消費者與產品包裝的交互性。
綠色環保包裝獎
獲獎公司:秉信包裝
獲獎產品:二次利用可變型紙箱包裝——”貓屋”
獲獎理由:這款紙箱富有創意地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紙箱進行二次設計,使其在運輸功能結束后還可以作為儲物收納放置物品,而且造型別致,總體上增加紙箱的重復利用率。
創新綠色包裝設計獎
獲獎公司:郴州專鑫竹森科貿有限公司
獲獎產品:「中秋團圓」立體木雕圓形禮盒
獲獎理由:這款禮盒包裝材料為竹制,環保可持續,非常好地通過鏤空工藝,體現了獨特的中式美感。再功能性上,巧妙將竹叉隱藏于蓋子的夾層中,既實用又富于美感,是一款兼顧美觀與實用性的優秀設計作品。
IPIF Talk,參會企業展示實力的絕佳良機
為了讓近20家贊助企業更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實力,延續上一年的精彩,此次大會也安排了IPIF Talk環節,即在會議演講茶歇期間,請贊助企業的代表在活動區域做一個簡短的演講,介紹企業和產品的亮點、實力。火爆的人氣證明此次活動非常成功,每個贊助企業演講時分,都會被熱情的參會者圍的水泄不通,在如此輕松的茶歇時分交流更顯高效,也體現了主辦方在細節處的用心。
、
50余位嘉賓到場分享
留下無數次精彩的思維碰撞
近千位行業精英匯聚上海
共同探討包裝可持續的未來之路
包裝可持續從來都不是生產環節上任何一方可以輕易達成的目標。兩天的時間里,我們與到場的嘉賓和參會企業代表一起,將目光聚焦在可持續包裝的未來上。包括但不限于大會的參會人員,IPIF所希望的,是能串聯起整個產業鏈,集合行業中每一端的專業力量,共同鑄就輝煌!
我們愿同社會各界一起,領變包裝的可持續發展!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