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慧正資訊:2020年,新冠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沖擊波,國際原油和天然氣價格觸底,原油期貨出現史無前例的負油價。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天然氣進口國之一,理應抓住低油價、低氣價的窗口“抄底”,但我國儲油、儲氣設施嚴重不足,極大影響了擴充國家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的機會和進度,從而影響國家能源供應安全。在國家推進“新基建”的進程中,非常有必要加大力度建設國家石油、天油氣儲備設施。
改革開放近42年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對油氣的進口量逐年加大,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2019年,我國石油進口量為5.06億噸,對外依存度高達72%,天然氣進口量為1322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達43%。同時,中國又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天然氣消費國,2019年國內原油消費量達6.96億噸,天然氣消費量達3067億立方米。如果國際上出現供應短缺以及特殊事件(如局面地區戰爭沖突),敵對勢力或國際競爭對手會對我國能源供應造成影響。
為了確保經濟穩定持續運行,必須要有充足的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相互配合,相互協調,形成完整的儲備管理體系。戰略儲備用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應對突發情況,商業儲備則服務于能源公司需求安全,逢低買入原油,然后將煉好的成品油逢高賣出,擴充外匯收入。
中國已建成舟山、舟山擴建、鎮海、大連、黃島、獨山子、蘭州、天津及黃島等9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但目前的石油儲備只夠40天的消耗。國際能源署對成員國的要求是,石油儲備規模至少達到上一年90天石油凈進口量水平。美國、日本、德國、法國等已經超過該標準,而我國現有儲備設施規模卻存在較大差距,凸顯儲備設施捉襟見肘的嚴重問題。
與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基地相比,我國對天然氣儲備的規劃起步更晚。今年,在天然氣價格暴跌超過60%的局勢下,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等五部門在4月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天然氣儲備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旨在進一步加快推進儲氣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天然氣儲備能力。
為此,建議國家抓緊一切時間,建設油氣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的設施,并將其納入“新基建”范疇,戰略儲備服務于國家能源安全,商業儲備則用于平衡國際油價,節省國家的外匯支出。
一、由國家出資建設油氣戰略儲備庫,以地面油庫和地下巖洞相結合,儲備不低于國家3個月用量的油氣。與地面油庫相比,地下巖洞儲罐埋于地下,油氣散失量小,抗震能力強,不易破壞,能夠抵御包括戰爭沖突等風險,管理更安全、更可靠。為了滿足國家戰略需求,要將國家戰略儲備放在國家能源安全的高度上。
二、由企業和民間資本投資建設商業儲備庫,國家利用市場手段,給予合理的價格租用。只要符合國家油氣戰略儲備要求的民間儲油設施,均可由國家租用,由此既可以節省國家大量投資固定資產的資金,又能積極推進社會資本和企業參與商業儲備庫的建設,有效迅速提升我國油氣的儲備能力。商業儲備可在低油價時大量囤油,在油價漲回高位后再銷售至國際市場,賺取價差,平衡國際油價,降低我國購買油氣的成本,節省國家外匯支出。
三、建議由國家出資設專項能源基金,用于投資油氣儲備設施建設,為商業儲備購買油氣資源提供資本支持。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在海外收購優質油氣資源,也都能獲得強有力的資本金支持,以幫助國家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的建設,完成市場化運作。
加快建設國家油氣儲備已是迫在眉睫,只有盡快完善國家油氣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的設施建設,才能真正擴大我國油氣的儲備規模,提升我國在國際油氣市場的定價權和話語權,保障國家能源供應安全,為國家經濟建設保駕護航。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