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慧正資訊:5月19日是美國WTI原油期貨6月合約最后一個交易日,一個月前移倉換月引發的“負油價”慘案導致結算價跌至駭人的每桶-37.63美元時,中行“原油寶”大量散戶遭受重創,據悉監管機構已經要求展開調查。今年沙特掀起的增產戰恰逢全球停擺導致的需求暴跌,過剩的供應導致油價歷史性暴跌。但總體而言,這對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頗為有利——中國需求是當前僅剩的市場亮點,油氣供應商則競相在此打開銷路。全球經濟疲軟的大背景下,強勁的買方需求能支撐多久?
中國在2017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并成為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液化天然氣(LNG)進口國。即便在新冠之前,中國影響力增長的趨勢就已明朗。盡管氣候變化給其他地區的前景蒙上陰影,但從長遠來看,中國的能源需求很可能隨著它的人口和經濟增長而水漲船高。油氣企業和產油國已經在努力確保自己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去年12月,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開通;埃克森美孚與浙江省能源集團簽署了一項為期20年的液化天然氣供銷協議。
能源需求暴跌之際,中國正享受買方市場的紅利。3月,哈薩克斯坦能源部長表示,應中國要求,該國已將其對華天然氣出口減少了20%至25%。中國買家也在積極投機。第一季度公路客運、貨運和航空客運紛紛下降,原油進口卻增長了5%。研究公司盛博的尼爾·貝弗里奇(Neil Beveridge)估計,今年頭三個月中國儲存了大約2億桶石油。得益于廉價進口原油和國內最低限價之間的差價,煉油廠在3月份提高了運轉率,進而保證了更高的成品油利潤率。
最先解除封城舉措,也讓供應商繼續把希望寄托于中國。據市場數據公司Kpler稱,就在新冠抑制了全球能源需求之時,4月中國的海運石油進口創下新高,比去年平均水平高出25%。5月1日,獨立煉油廠的原油加工量已經超過了去年12月間的水平。4月,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批準了中石化和中石油兩家國有能源巨頭的新增庫容。
中國的庫存儲量何時見頂?長期以來,對能源進口的依賴都被視為戰略弱點,中國本地油氣開采又會否提速?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