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慧正資訊:國際油價持續暴跌,無疑給石油行業帶來巨大沖擊,各大石油公司紛紛采取措施,積極應對低油價挑戰。
眾所周知,國際油價受多種因素影響,漲跌具有一定周期性,此次油價暴跌距離上一次不過5年。2014年下半年,在美國頁巖油氣革命對傳統油氣市場的巨大沖擊下,原油價格一路走低,從之前的100美元/桶以上跌至2016年初的最低26.05美元/桶。
在國際油價再度下跌之際,讓我們回首5年前,看看各大國際石油公司是如何度過低油價寒冬的,啟發大家思考,堅定信心,迎接新一輪低油價挑戰。
策略1:源頭降本——削減開發投資
2014年,包括BP、雪佛龍(Chevron)、埃尼(Eni)、挪威國油(Equinor)、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殼牌(Shell)、道達爾(Total)在內的7家國際石油公司上游勘探開發支出合計1834億美元,這個數字到了2017年僅為892億美元,降幅超過50%。
2014~2018年國際石油公司上游資本支出變動
投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石油公司更加關注投資風險,推遲、暫停或取消高成本、高投資、長周期項目。
為進一步實現源頭降本,各大國際石油公司還采取了一系列舉措——
優化前期設計:BP的Mad Dog Phase 2項目由最初的單柱式平臺簡化為半潛式平臺,以避免建設大型平臺設備的高額投入,加快資金回流。
加強采購和供應鏈管理:BP全球采購中心專設了全球市場資訊分析機構,從供應市場狀況、供應商狀況、采購細分市場等方面,為公司降低成本。
積極尋求合作、抱團取暖:低油價下,不少國際石油公司抱團取暖,共度油價“寒冬”。巴西國家石油公司曾在2008年與哈里伯頓簽署了一項為期三年的技術研究合作協議,旨在持續對巴西鹽下層系油田進行技術研究,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
策略2:技術創新——嚴控作業成本
面對低油價,國際石油公司持續降低作業成本,平均桶油作業成本從2014年的12.72美元/桶降至2018年的8.14美元/桶,特別是道達爾和埃尼的桶油作業成本降幅達到40%以上。
2014~2018年國際石油公司桶油作業成本
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加拿大能源公司(Encana)通過采用壓力控制技術,利用井底與井口的壓差實現井內石油開采,減少了人工舉升投入,降低了作業成本。
以數字技術為引領:
國際石油公司方面,埃克森美孚與微軟在二疊紀建立了數字合作關系,提高資本效率,涉及超過160萬英畝的油氣面積;道達爾設立了集團數字化指導委員會和集團首席數字官(CDO);殼牌借助3D打印技術提供快速原型設計,節省研發成本,開發可遠程操控機器人探路深海。
在油氣服務公司領域,斯倫貝謝與谷歌公司合作,將谷歌眼鏡用于油氣田的操作與維護,無需計算機等手持設備可直接向操作人員提供指令清單、數據等,與公司的數據直接相連。
策略3:內生式降本——優化資產結構
國際石油公司通過資產置換和優化升級,強化核心優勢業務,精簡非核心低效業務等策略,保證充足的現金流,提高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
以公司戰略引領資產布局:2006年,埃克森美孚提出清潔能源戰略。面對上一輪油價暴跌,埃克森美孚并未放慢LNG業務的布局,而是選擇繼續加強LNG業務領域的投資。
投資短周期高回報項目:面對低油價,雪佛龍明確提出將優先投資短期高回報項目,并增加上游短期高回報項目預算,由2014年占上游支出的55%提高到2017年的75%。
剝離非核心資產:在上一輪低油價時期,殼牌積極出售非戰略資產,2016年完成了60億~80億美元的資產剝離。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