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慧正資訊:2020年,房地產正遭受疫情帶來的強力沖擊波。據中指院統計,一季度50個代表城市商品住宅月均成交面積約1410萬平方米,為近十年來同期最低水平,行業新開工、投資額均受到影響。為對沖疫情影響,多地密集出臺扶持政策。
3月31日,浙江省嘉興市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發文稱,購買新建商品住房的貸款期限最長為30年,購買二手房的貸款期限由原先的20年調整為最長30年,房齡加貸款年限不超過50年,且不超過該住房土地使用年限。
同日,深圳住建局發文稱,物業服務企業及人員應為業主或租戶辦理相關手續提供必要便利,不得以不正當理由阻擾符合條件的房地產中介機構及從業人員開展正常業務活動;因疫情原因導致二手房委托、買賣、租賃合同無法如期履行的,鼓勵合同各方友好協商,妥善解決。
與此同時,湖南岳陽市住建局、發改委等8部門發文,從金融支持、稅款和土地出讓款及報建費繳納、預售許可等方面,支持樓市平穩健康發展。這是繼衡陽、湘潭、懷化、益陽后,湖南第5個出臺穩定樓市措施的城市。
這只是疫情期間地產調控措施的“冰山一角”。據貝殼研究院統計,今年以來全國房地產相關政策高達307次,包括土地管理、流程調整、公積金、金融服務、財政與減負等方面。
供給端政策,主要包括延期或分期繳納土地出讓金、辦理開竣工延期、調整商品房預售條件、調整土地出讓競買保證金比例等,幫助企業脫困;在需求端,政策更聚焦在加大住房公積金支持力度、發放購房補貼、降低人才落戶門檻等方面。
據貝殼研究院數據,疫情期間,至少23省市25次出臺出讓金延期繳納的政策,重點覆蓋杭州、南京、蘇州等多個重點二線城市;至少27省市出臺調整預售相關的政策;至少20省市出臺鼓勵和支持銷售線上化的政策;至少31省市53次出臺階段性公積金支持政策。
同時,人才政策保持高頻率出臺次數。據不完全統計,一季度全國至少15省市17次出臺人才落戶、人才安居類政策,東部沿海地區搶人大戰激烈。其中,濟南、杭州、蘇州等地在人才落戶等方面加大力度,杭州最高800萬的人才補貼備受關注。
“政策出臺對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提振企業投資信心起到積極作用,將進一步促進行業穩定發展。”中指研究院稱。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也認為,調控措施對改善市場環境有積極作用,房企拿地成本相應降低,而一些購房補貼只能上半年享受,可有效刺激消費。
從二手房表現看,疫情得到控制和調控措施已對市場顯現出積極效果。
據貝殼研究院數據,一季度,重點18城鏈家二手房成交量環比減少39.2%,同比減少44.6%,當前成交量為近五年季度成交最低水平。但3月份,市場成交快速恢復,成交量比前兩月增長41.8%,目前已恢復至去年3月水平的63%,呈現明顯“V”形走勢。
“每年春節左右都是重點城市剛需的集中釋放期,部分需求因疫情原因累積到3月份釋放。”貝殼研究院認為,不管是調控政策還是信貸政策都有一定程度的邊際放松,帶動市場預期提升。2月份LPR下降,部分城市降低開發商拿地條件,放寬人才政策,入市積極性提升。
不過,業內并不認為針對樓市的調控政策會大幅度放松,“房住不炒”的主基調仍在。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認為,國家調控政策的主基調不變,依然堅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2月份財政部要求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3月份人民銀行會同財政部、銀保監會表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
從樓市全年走勢看,中指研究院認為,隨著疫情緩和,延期釋放的置業需求將逐漸回歸市場,預計全年市場規模保持近16億平方米,同比下降7%~8.5%;但三四線市場在疫情中被壓制的返鄉置業需求難以得到回補,全年市場規模調整壓力較大。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