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慧正資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愈演愈烈,致使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劇增,面臨衰退風險。2月26日,海外日新增確診病例首度超過國內,人們的關注點開始轉向國外;3月11日,世衛組織將新冠肺炎定性為“全球性大流行病”,標志疫情有失控態勢,全球警戒升至最高級別。
疫情下步如何發展,是評估其對世界經濟影響的關鍵。但各國應對措施與能力不一,疫情未來發展路徑尚有諸多不確定性。疫情持續時間越長,世界經濟受到的打擊越沉重。
多維沖擊全球經濟
與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不同,流行病并不會對社會經濟物資、基礎設施等帶來直接損害,但會讓民眾因怕被傳染而產生恐懼心理,人們不愿、不敢與他人接觸,從而改變行為模式,最終打擊社會經濟活動,帶來經濟損失。正如世界銀行的一份研究發現,2003年SARS疫情期間,社會經濟遭受的損失,90%以上是因人們行為模式改變而導致的,并非疫病帶來的直接生命財產損失。
首先,疫情動搖民眾信心,導致社會恐慌。疫情蔓延,口罩、手套及各類生活用品等遭搶購,物資短缺,價格飛漲。金融市場連續大幅震蕩,美國道瓊斯股指2月中旬達到歷史峰值29500多點,此后一個月內便下跌近萬點,并在10余天內4次觸發熔斷機制,歷史罕見;巴西、加拿大、墨西哥、菲律賓、泰國、韓國、巴基斯坦、印尼等國股市也紛紛熔斷;歐洲股市遭遇歷史最大單日跌幅。股市暴跌的同時,資金恐慌性涌入債市、黃金等低風險資產,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跌至0.32%的歷史低點,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之最。
其次,從需求端和供給端兩方面威脅經濟增長。需求層面,疫情迫使人們減少出行及外出消費,減少聚集活動,對餐飲、零售、娛樂、旅游、交通等服務業帶來巨大打擊;疫情還帶來對就業及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性,致使人們壓縮消費支出,打擊社會需求。供給層面,員工復工復產面臨限制,企業生產面臨用工難、供應難、銷售難等困境,全球產業供應鏈面臨中斷。本次疫情沖擊最重的中國、日本、韓國、歐洲等,均是全球制造中心,其中,僅中國一家,便涉及提供中間產品供應的20%。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統計,2月份中國從汽車到手機的重要零部件出口額(按年度計算)減少2%。
第三,跨境經貿交流遇阻。疫情暴發后,先是中國遭遇上百個國家停飛、禁入、封關等,人員往來被切斷;隨著疫情轉向韓、日、歐、美等地,上述“國際隔離”的范圍也隨之擴大。國際商品與服務貿易也因疫情沖擊承壓。2月份,中國外貿下降9.6%。國際投資同樣面臨負面影響,聯合國貿發會議估計,受疫情影響,企業盈利下降,對經濟前景信心不足,投資意愿下降,因此,2020年國際直接投資或下降5%~15%。據該組織統計,全球前5000家(上市)跨國公司已因疫情將其2020年收益預期下調了9%。全球化時代,各國經濟因人員、商品、服務、資金等的跨國流動深度互聯,但因疫情面臨中斷風險,世界經濟增長蒙受額外陰影。
經濟衰退風險升高
去年底以來,隨著國際貿易摩擦降溫以及景氣回升,世界經濟增長前景本已回暖,但在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的沖擊下,世界經濟增長遭受巨大打擊。
短期下行壓力增大。如前所述,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程度,最終要看疫情流行情況。從歷史經驗看,歷次“全球性大流行病”,無一能在短期內得到控制。2009年的H1N1疫情(傳染力較新冠病毒低),歷時16個月才宣告結束,最終導致至少15萬人死亡;1918年西班牙流感和1968年的亞洲流感,歷時18至24個月;即便2003年并未達到“大流行病”級別的SARS疫情,前后也歷時近15個月。
如果全球像中國那樣迅速高效行動,疫情可望在6月份結束,下半年世界經濟可望實現反彈,不會面臨衰退風險,但增長速度將放緩;如果各國未能有效控制疫情,則疫情可能持續至9月或12月,甚至更長時間,那么世界經濟將出現衰退。對此,經合組織最近發布報告,將全球經濟增速從預期的2.9%,下調至2.4%,實際上已到衰退邊緣。多家機構預測,日、意、法、英、澳等國經濟前兩個季度將萎縮,德國或陷入零增長,而中、美兩大經濟體增速將明顯降低。
從中長期看,疫情過后,前期積壓的需求將報復性釋放,世界經濟終將恢復增長。但疫情來襲,實際上讓世界經濟原有的結構性問題雪上加霜。
一是低增長問題加劇。近年來,在2008年金融危機及其后遺癥的影響下,世界經濟元氣并未完全恢復,面臨潛在增長率走低困擾。而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產業鏈遭破壞,大批中小企業面臨倒閉風險,社會就業問題趨于惡化,企業投資意愿受挫,潛在增長率可能進一步受損。
二是國際金融系統性風險積釀。疫情沖擊下,短短一個多月,包括美、歐、日等地,40多個國家的股市已跌入技術性熊市,下跌的深度、幅度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之最,10多年的歷史最長牛市行情或已終結,民眾風險偏好下降,信心遭受重創。大量保值型資金,包括養老金、社保金、保險資金等因持有巨額風險資產,風險敞口增大。同時,經濟前景不明,企業盈利前景下調,債務率、杠桿率卻居高不下,金融體系脆弱性升高。
三是宏觀調控的政策空間進一步被擠壓。為應對疫情、股災的雙重沖擊,各國為穩定經濟,紛紛加大財政、貨幣刺激力度。3月15日,美聯儲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1個百分點到0%至0.25%之間,利息下降空間已降至極限。但疫情沖擊更多是在供給側,逆周期調節政策效果有限,極可能帶來副作用。兩年前剛剛起步的貨幣政策常態化和財政整固進程,面臨無限期擱置。
疫情無國界,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挑戰。當此危機關頭,各國唯有同心協力抗疫,完善全球疫情治理,方可及早消弭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危機,讓世界經濟回歸正軌。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