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慧正資訊:在企業大動作均被新冠疫情封凍暫停后,仍有大消息爆出。
近日,國際著名能源咨詢機構Energy Intelligence(EI)在其官網曝出中海油重磅消息。
1、EI爆料:中海油擬對氣電集團版塊進行重組
Energy Intelligence何許人也?
Energy Intelligence是國際著名的能源領域研報、信息服務和數據分析咨詢機構。總部位于美國紐約,至今已有近70年歷史,每年會在英國倫敦整一場全球能源峰會。
根據EI的官網信息,EI從一些業內人士獲取到的關于中海油重磅消息。
“中海油集團擬將旗下中海油氣電集團出售給在香港和紐約上市的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00883.HK),這次內部重組主要出于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有利于緩解氣電集團的資金鏈壓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將氣電的LNG貿易與海油的上游勘采業務進行深度融合。”
2、中海油氣電集團前世今生
作為國內三大油之一的中海油,成立于1982年,經過30多年的改革與發展,已經由一家單純從事油氣開采的上游公司,發展成主業突出、產業鏈完整、業務遍及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能源公司,現已形成了油氣勘探開發、工程技術與服務、煉化與銷售、天然氣及發電、金融服務等五大業務板塊。
目前,中海油集團旗下已有5家上市公司。
而中海油的天然氣及發電版塊主要專注于國內的天然氣產業鏈中下游業務,主要所屬單位為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1993年,在中石油和中石化夾縫中,為了發展國內中下游業務,中海油決定涉足LNG進口這個空白市場,按照當時中海油的中期規劃,到2010年,LNG占中海油總能源供給的1/4,成為中海油拓展下游市場的關鍵一步。
其時,中石油、中石化已在內陸占據競爭優勢地位,中海油國產氣源較少,進口LNG則成了其拓展國內天然氣市場的重要突破口。
從廣東大鵬項目開始,中海油大規模建設LNG港口、接收站、管線等,在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中海油均有LNG產業布局。
此外,中海油還通過直接參股、并購來獲取海外資源地的LNG權益產量,甚至獨立運作LNG一體化項目,開始建立境外LNG生產基地。
在發力LNG業務的同時,中海油還同步建設了一些燃氣發電廠。2002年,為了對LNG和發電業務進行專業線獨立化運作,中海油氣電公司正式成立,并于2008年升級為中海油氣電集團。
截止目前,中海油已在廣東、福建、浙江、天津等地投產10座LNG接收站,燃氣發電廠6家,已是全球第三大LNG進口商。還有江蘇、漳州LNG項目在建,還有幾座接收站在規劃當中。
與中石油類似,前些年,由于進口LNG價格較高,而國內終端價格部分受限于門站價,導致中海油在進口LNG方面,斷斷續續的出現了一些虧損的聲音。
2019年12月9日,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公司正式掛牌。三桶油的相關油氣資產會被劃轉到國家管網公司,在天然氣資產方面包括長輸管線以及接收站。
根據前期消息來看,中海油已投產的10座接收站中可能會有5座接收站被劃轉至國家管網公司,包括天津、粵東、迭福、防城港、洋浦等。雖然大鵬、莆田、寧波等熱門網紅接收站仍然還在手上,但若一半接收站被劃轉出去對中海油氣電影響也不小。
不過,另一方面來看,國家管網公司成立之后,油氣設施應該會對第三方公平開放。原先中海油沿海接收站進口的資源受制于長輸管線,很多氣化資源一般都局限于華東、華南等鄰近省份中消化。第三方公平開放后,中海油的進口氣資源有機會突破地域局限,可以輸送至內地終端市場,這對中海油而言算是利好和機會。
3、中海油:“1534”發展新征程
2019年10月,汪東進升任為中海油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此前他已在中海油總經理崗位上任職一年。
這位擁有豐富油氣勘探開發經驗的石油人,在石油行業歷練近40年后,正式執掌中國第三大國有石油公司。
中海油在集團2020年工作會議中提出“一個目標、五個戰略、三個作用、四個跨越”的發展思路。
“1534”發展思路,讓中國海油在黨和國家發展大局中找到了發展方位。即:
一個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國際一流能源公司;
五個戰略是創新驅動、國際化發展、綠色低碳、市場引領、人才興企;
三個作用是中國海油要爭做推進關鍵技術攻關的先鋒隊,爭做油氣上產的主力軍,爭做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穩定器”“壓艙石”;
四個跨越是要實現從常規油氣到非常規油氣的跨越,從傳統能源到新能源的跨越,從海上到陸地的跨越,從傳統模式到數字化的跨越。
中海油開始全力向國際一流能源公司奮進。
2019年6月,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中海油及其全資附屬公司CEPR Limited與諾瓦泰克及其全資附屬公司Ekropromstroy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簽訂股權購買協議,據此,CEPR將收購由Ekropromstroy持有的Arctic LNG2 LLC(“北極LNG 2公司”)10%的股權。
而在2020年工作會議上,改革同樣是一項重點工作,包括深入推進集團管控模式改革、深入推進“三項制度”改革、持續深化專項領域改革。
4、內部重組,預言還是神侃?
目前,除了EI的這個爆料外,還沒有看到更多的關于氣電集團重組的相關消息,消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無從得知。
不過,最近中海油倒是有一些類似的內部重組的實際動作。
2019年8月1日,在香港上市的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與其控股母公司中國海油集團簽訂股權轉讓協議。
上市公司將收購由中國海油持有的中聯公司100%股權,總代價約為人民幣53.35億元,將由中海石油中國以現金支付。于收購完成后,中聯公司將成為本公司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
這個中聯公司即為中海油集團旗下全資的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
中聯煤層氣公司是1996年經國務院批準組建,主要從事煤層氣資源勘探、開發、輸送、銷售和利用的國家煤層氣專業公司,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并享有對外合作進行煤層氣勘探、開發、生產的專營權,擁有國家氣體勘察甲級資質,原由當時的煤炭工業部、地質礦產部和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等單位集資1億元發起成立。
經過幾輪變遷,至2006年,中煤集團和中石油各持50%股權,2009年中石油徹底退出持股。
2010年中海油開始大舉進軍煤層氣產業。
當年中海油與英國天然氣公司達成協議,獲得后者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煤層氣資源區塊權益以及煤層氣液化生產線部分權益。
此后,中海油與Exoma能源公司簽署協議,獲得后者位于昆士蘭加里里盆地五個煤層氣區塊50%的權益。
2010年12月30日,中海油從中煤集團手中以12億元收購了中聯煤50%股權,并獲中聯煤的經營主導權,后逐步追加至全資控制。
不過這國內煤層氣的發展不太平坦。
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中聯公司經審核的總資產值和凈資產值分別為人民幣77.67億元和22.06億元,不過稅后凈利潤有點可憐,較2017年同比下滑了75.9%,當年僅為1754.4萬元。
從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公告來看,中海油正積極尋找非常規能源開發的機會,非常規能源具有巨大潛力並將成為一項重要的能源來源。而另一方面,將中聯煤層氣納入到上市公司的平臺里,也有利于緩解中聯煤的資金壓力。
如果參照上述中煤聯的操作,此次氣電的消息倒是有些類似。
神侃還是預言,一切等待時間的檢驗。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