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慧正資訊:2019年5月16號,寧夏寶豐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寶豐能源”,證券代碼600989)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上市當天,寶豐能源公開發行7.33億股,發行價格每股11.12元,募集資金81.55億元,刷新寧夏企業上市募資規模紀錄。而作為這家國內最大的民營、高端煤基新材料和化學品制造領軍企業的董事長,黨彥寶卻有著另一重身份。
黨彥寶,男,漢族,1973年生于寧夏鹽池縣,北京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在讀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班?,F任寧夏寶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寧夏燕寶慈善基金會理事長、中國扶貧基金會第八屆理事會理事,兼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參事、寧夏回族自治區工商聯副主席。是全國勞動模范、優秀民營企業家,多屆中華慈善獎、中國十大慈善家獲得者。
2016年8月,黨彥寶受邀參加“東西方慈善論壇可持續發展峰會”,奧巴馬妹妹瑪雅為他頒發全球慈善領袖獎。2018年4月25日,第十五屆(2018)中國慈善榜在北京發布,黨彥寶被評為最具家國情懷慈善家。在2019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中,黨彥寶排名并列第1818位;在2019福布斯中國慈善榜,以3.9億元的現金捐贈總額排名第10位,成為寧夏唯一登上該榜的企業家。
這一切成就與榮譽的取得,離不開黨彥寶的用心與堅持。他曾在第十五屆中國慈善榜發布會上表示:“新時代賦予了我更大的責任和使命,我將努力把企業做的更好,主動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爭當新時代公益慈善的踐行者,持續為國家及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公益慈善事業和脫貧攻堅做出新的貢獻?!?/p>
2012年以來,國家提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把扶貧開發工作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工作。習總書記提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找準窮根、明確靶向、量身定做、對癥下藥。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干實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在慈善這條道路上,黨彥寶深刻踐行著黨和國家的扶貧戰略。他始終把做“社會企業”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積極響應國家脫貧攻堅號召,主動參與寧夏脫貧攻堅實踐,以寧夏燕寶慈善基金會為平臺,每年拿出企業10%的利潤,大力發展以“教育扶貧”為重點的公益慈善事業,并將其寫入公司章程,這在全國尚屬首例。
扶貧先扶智 醫養相結合 開創家族慈善新模式
“一個區域的不發達核心的問題就是人才不發達。貧困家庭脫貧的希望在下一代,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消除貧困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徑。”
——黨彥寶
2010年12月以前,黨彥寶參與了各種形式的公益慈善活動,累計捐款3552萬元。為了幫助貧困地區實現脫貧,建立扶貧長效機制,2011年黨彥寶與其夫人邊海燕共同成立家族式非公募基金會——燕寶慈善基金會,本著“善心善行、善款善用、善始善終”的宗旨,承諾每年拿出企業10%的利潤,致力于教育扶貧為主的公益慈善事業,對寧夏貧困地區大學生進行持續性資助,直到完成學業。
為落實習總書記“精準扶貧,找出窮根、明確靶向、身定做、對癥下藥,真正扶到點子上、扶到根子上”的戰略要求,為了將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找到最需要幫助的群體和方向,黨彥寶帶領基金會團隊對貧困地區進行調查研究。
通過多方調研,黨彥寶得出了一個結論。他認為,貧困群體要通過自身“造血”改變命運才能真正實現脫貧,而貧困家庭的希望在于下一代,唯有讓下一代通過學習知識實現自立自強,改變自己的命運,才能改寫貧困家庭的生活軌跡,進而從根本上阻隔貧困的代際傳遞。于是,黨彥寶決定將“助學”作為扶貧的重點和方向,集中將資金投入到助學項目中,主要面向被國家列入集中連片特困區的寧夏9縣區、5鄉鎮。
在這些公益行動中,更顯難能可貴的是,黨彥寶不斷探索更加精準、科學的教育扶貧模式,不僅給予孩子經濟上的資助,更注重精神上的鼓勵和鞭策,“將孩子的自尊心牢牢守護”。
據了解,黨彥寶和基金會人員對已受助貧困家庭的學生進行回訪時,發現正處于青少年成長期的孩子們具有較強的自尊心,越是貧困家庭的孩子自尊心越強,不愿被扣上“貧困生”的帽子,不愿領取助學金。受資助的9縣區、5鄉鎮有80%的孩子屬于貧困家庭,20%的孩子家庭條件較好,為保護這80%孩子的自尊心,黨彥寶決定,自2013年起對這些縣區鄉鎮全部考上大學的孩子實行“全覆蓋、無差別化”資助。同時,他將“助學金”更名為“獎學金”。
全面覆蓋無差別化資助,助學金改為獎學金,將資助變為鼓勵和獎勵。不僅解決了貧困地區孩子上學難的問題,還最大程度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讓他們與其他孩子一起在平等、無差別的環境中學習與成長。
這一切的改變印證了黨彥寶心中所想,幫助別人不能單純從經濟上給予幫助,更應該在精神上給予支持。
為保證燕寶基金會與被資助學生的無縫銜接,基金會建立了自己的助學系統,每年在寧夏教育部門的組織下,學生通過基金會助學系統申報,經與畢業學校和錄取學校核實后,基金會為學生辦理特制銀行卡,每年8月份將本年度獎學金直接匯入卡內,實現獎學金點對點發放,讓學子們更直接、更便捷地獲取獎勵,安心上學。
2013年,寶豐集團燕寶慈善基金會決定捐資11.534億,實施第二期捐資助學項(2013-2020),獎勵和資助寧夏南部山區八縣一區及閩寧鎮所有考入二本以上院校的孩子。希望困難學子通過獲取“燕寶獎學金”,得以順利完成學業,用自己的努力,改變貧困命運。
在2014年和2015年兩年里,由于能源化工行業受全球經濟下行沖擊,寶豐能源業績下滑嚴重,助學金占企業利潤的30%、甚至40%,公司的團隊和政府有關領導都勸黨彥寶,“全部資助負擔過重、經濟壓力太大,建議減少資助人數,減輕企業經濟負擔”。
但黨彥寶卻拒絕了這些提議,毅然堅持全面資助。他說:“我幫人不能幫到半道上!企業的困難是暫時的,我們還有團隊一起面對,哪怕企業發展的速度緩慢一點,也不能斷了孩子的經濟來源。這些孩子一旦失去資助將陷入困境,甚至面臨輟學,這樣將打擊孩子的心靈,后果更加嚴重?!?/p>
在黨彥寶的堅持下,他的企業和基金會每年資助學生約9.2萬人,每年新增資助約3萬人、每年畢業約3萬人、每年捐資約3億元,每年為9萬余個家庭減輕經濟負擔、每年為3萬余個家庭實現新的經濟增長點。截至2017年,累計捐資16.53億元、累計資助16.99萬名大學生,資助學生覆蓋全國500多所院校,已有7萬余名受助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成為家庭經濟支柱。是國內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教育扶貧項目。
2017年,黨彥寶又啟動三期助學項目,新增捐資12.3億元、新增資助10.56萬人,項目實施后將累計捐資28.83億元、資助22.26萬學生完成學業,幫助20余萬家庭擺脫貧困。
與此同時,他還積極響應國家加快“醫養結合”發展的決策部署。針對寧夏地區養老醫療等公共設施不足現狀,黨彥寶投資百億元著力打造“醫、養、教”相融合的新型健康城。
其中投資35億元建設萬戶高端平價養老社區,涵蓋8500套17000張床位的養老公寓和1500套3000張床位的愛心養護中心,主要為健康型老人提供居家養老,并為失能及臨終關懷型老人提供專業化護理;配套從幼兒園到大學的一站式優質教育資源,有效改善養老社區年齡結構。
養老設施及服務標準高于同行,但他堅持只收取運營成本,收費低于同行同等標準。投資35億元建設2100張床位的高端三甲綜合平價醫院,引進先進醫療設備和一流專家醫護人員,收費標準低于同級公立醫院;捐資30億元引進國內外知名大學,建設全學科的醫科大學,為西部長期培養高端醫療技術人才,提升西部醫療技術和公共衛生事業發展水平。用心打造老百姓“進得來、住得起”的西北乃至全國醫養健康公益示范基地,緩解老齡化社會壓力,為“健康中國”助力。
在黨彥寶的帶領下,“專業、科學、有效”成為燕寶慈善基金會的特色與發展優勢。運用企業管理和商業智慧,將慈善公益運營中的資金籌集、項目確定、管理和運作方式各個環節,建立在求實、客觀、公正、科學的基礎之上,保證每一份愛心都是“科學行善,善行合一”。
探索脫貧新路徑 實現產業扶貧
寧夏深處中國內陸,是農耕文化、草原文化、西夏文化、伊斯蘭文化相互融合的地方,歷史悠久,資源豐富,人文底蘊深厚。但寧夏同時是一個貧困落后的地區,寧夏總面積約6.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00萬,貧困地區面積占寧夏總面積的58.8%,總人口約230萬,2/3以上的面積屬于黃土高原丘陵溝賀水土流失類型區,生態環境惡劣,資源貧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尚有58.12萬貧困人口在這里生活。
為了幫助寧夏貧困地區實現脫貧致富,黨彥寶在大力實施教育扶貧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以產業方式帶動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新路徑。
據了解,黨彥寶在荒漠化最為嚴重、生態植被最差的區域治理了16萬畝荒漠化土地,改善了生態環境。在改善的過程中,他把發展寧夏特色產業和精準扶貧有機結合起來,規劃種植10萬畝優質枸杞。
由于貧困戶無投資能力,他按照社會企業原則,采用“企業+建檔立卡貧困戶及下崗職工”合作經營模式。企業負責土地平整、水利系統建設、枸杞種植、灌溉、施肥及水、電等經濟性投資;貧困農戶負責枸杞日常田間管理和采摘,不進行經濟性的投資,只提供自己的勞動力。
通過統一標準、專業化技術指導、現代化管理模式,生產高質量、無公害、無污染優質枸杞。枸杞開始產出時,黨彥寶則以高于市場價1倍的價格對貧困戶采摘的枸杞進行回購,每斤回購價50元,每斤利潤較其他農戶高出4倍。每畝地產量約400斤,每畝地收入2萬元。每個貧困家庭分配6畝地,每年每個貧困家庭收入12萬元,共解決1.7萬個貧困家庭約6.8萬貧困人口的就業及創收,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還實現了精準扶貧。
黨彥寶認為,做慈善是企業回報社會的良好方式。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應該通過持續的社會公益活動和慈善事業來實現。慈善不是簡單地捐錢捐物,而是通過建立一種科學的、有效的機制,將慈善事業持續做下去。
2015年,國家作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如今,2020年即將到來,以黨彥寶等人為代表的中國慈善公益事業參與者,依舊熱血滿腔。
黨彥寶曾明確表示:“做慈善我才剛剛上路,只要我的企業存在,并健康地發展下去,我的公益慈善事業就要永遠做下去,我還要把這份事業傳給我的下一代,讓他們一直做下去,這是家庭傳承的最高境界。”
他就是黨彥寶,一個深具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一個熱心公益事業的慈善家,普通但不平凡。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