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10月16日-18日,由西安石油大學和陜西省石油學會聯合主辦的2019油氣田勘探與開發國際會議在西安召開,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印度、西班牙、坦桑尼亞等近20個國家的1300余名專家學者,圍繞“挑戰非常規資源”的主題,從技術創新角度探討交流油氣田高效勘探與開發。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國家能源頁巖氣研發(實驗)中心主任鄒才能,針對我國頁巖油氣勘探開發現狀,從頁巖革命的內涵、探索及影響等方面,揭示了連續型聚集理論+水平井平臺開采技術的技術革命、按需求開發優化技術+全流程高效運行的管理革命,以及美國實現能源獨立+重塑全球能源版圖的戰略革命,共同構成了“頁巖革命”。他認為“源巖油氣”將成為新的油氣系統,常規油氣(白天鵝)與非常規油氣(黑天鵝)協同共生。中國今年頁巖氣探明儲量1.78萬億立方米,通過重新認識四川侏羅紀系,那里可能形成大型頁巖油氣田。未來將依靠智能源、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立體開發,通過“三步走”實現常規油氣向非常規油氣跨越,最終形成新能源占70%、化石能源占30%的能源結構,屆時有望實現“能源獨立”戰略。
西安石油大學校長李天太在致辭時表示,希望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加強國內外專家學者之間的交流,加強學界與業界之間合作,以科技創新為先導,通過學術交流、技術探討、成果展示等方式,推動油氣技術科技創新,提升油氣行業活力。
西南石油大學教授、海洋天然氣水合物研究院院長魏納認為,我國南海天然氣水合物開發潛力巨大,同時開采難度較大。雖然在世界首次實現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固態流化試采成功,開采技術已取得階段性優勢,但目前尚不能滿足商業化開采需求。建議亟待研究采掘及回填方法和技術,擴大固態流化開采技術領先優勢,攻克解決一系列世界性關鍵問題,搶占技術制高點,逐步形成穩固的領先地位。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二級專家吳忠寶說,超低滲透油藏注水收效較難,動用程度及采收率低。比如體積技術改造已廣泛應用于低滲透油藏開發,雖然起到了提高初期單井產能的效果,但產量遞減快,采收率低。應轉變注水開發方式,由建立孔隙驅替向縫網有效驅替轉變,由連續強化注水向靈活的滲吸采油方式轉變,由加密井網提高水驅動用儲量向體積改造提高單井縫控儲量轉變。為此,他們建立了“體積改造+有效驅替+滲吸采油”的開發新模式,開辟了超低滲透和致密油藏有效開發新的思路。該技術在某先導區試驗應用后效果明顯,單井原油產量由1.5噸/天提高至8.5噸/天,衰竭開采收率提高2.6個百分點,年增油2.17萬噸。
大會共包括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開幕主題論壇和大會報告;第二階段分為10組專題報告,專家學者圍繞低滲透油氣藏開發、非常規-致密與頁巖油氣、非常規-稠油、煤層氣、智能與數字油氣田、油氣藏動態分析等專題展開交流。美國工程院院士Derek Elsworth教授、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副總工程師鄭明科、德州農工大學卡塔爾分校Dominique Robert Guerillot教授、CMG集團副總裁James C Erdle、澳大利亞Martin Storey等知名專家學者參加主題論壇。
本屆會議論文集全面反映當前最新技術發展,涉及頁巖油吞吐提高采收率的生產動態模擬預測技術、致密油體積壓裂縫網形態描述技術、基于機器學習的儲層綜合評價技術、超稠油開采優化方法、復雜凝析氣藏高效開發技術、井下油水分離與注入技術、高滲滲流通道調節技術等。大會評選出優秀論文78篇,陜西省石油學會秘書長路利軍為獲獎作者頒獎。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