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慧正資訊:環境保護意識抬頭,為確保下一代能享有更加綠色的未來,世界各國紛紛發起行動響應。而為減少過度的資源浪費,臺灣也已經逐步採行循環經濟模式,并明令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
為了持續推進循環經濟理念,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TAITRA)今(26)日舉辦2019年臺灣國際循環經濟產業高峰會,并邀請全球材料制造商科思創大中華區永續發展負責人普安琪博士(Angelina Prokofyeva)分享科思創如何透過全方位的措施實踐循環經濟,及該理念下相關的成功案例,并于其主題演講后與經濟部工業發展局局長呂正華及環保署廢管處處長賴瑩瑩進行產官座談。
現今的產業大多遵循「取用,制造,丟棄」生產模式的線性經濟所組成,而這樣的經濟模式,雖然生產制造過程簡單,但卻耗盡了有限的資源,并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相較之下,循環經濟則是一種再生系統,透過減緩資源消耗與封閉循環(Closed Loop)等,大幅減少資源投入和浪費。例如,某種產業若使用生物基或合成材料制成產品,循環經濟則尋求以更高的品質和更長的壽命優化其產品的使用。當這些由合成材料制成的產品已達到其生命周期的末端時,它們可以被拆卸并且其部件可以被重復使用或回收。
然而,如果我們像過去一樣持續生產制造,僅是嘗試回收產品或材料,封閉循環將無法真正獲得實現,這也是為什么「搖籃到搖籃設計概念」目前在塑膠產業,尤其是高效能塑膠材料,尚未獲得良好的發展。從更廣泛的意義而言,循環經濟的目標是提高資源效率,防止產生廢棄物和濫用自然資源,以實現低碳經濟。
普安琪博士表示,科思創努力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同時為社會利益增加附加價值。我們相信『人類、地球、利潤』的原則可以更永續地發展業務,并且實現我們開創精彩世界的愿景。
循環經濟也開創了利用「碳」來開發產品的契機,并且在產品使用壽命結束后實現該產品的潛在能源。例如,科思創採用創新技術,利用捕捉二氧化碳作為原料以生產聚氨酯產品。另一項特殊技術(氧氣去極化陰極,ODC)則有助于在能源密集型的氯氣生產產業(如塑膠工業)中消耗更少的能源。
為了持續推廣循環經濟的概念,科思創認為應該在產業和最終消費者中實行更全面的方法。
普安琪博士強調,重要的是,我們盡可能長時間地將產品保持在最高的價值上,來避免加速循環發生。對科思創而言,這代表包含產品,相關應用,生產,物流和流程以及創新的環節都是可以永續發展的,因此整個產業鏈將有助于封閉循環。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