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慧正資訊:近年來,中國煉油行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發展,煉油能力位居世界第二,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行業出現的產能過剩的問題也越發的突出,這也促進之前的煉油企業從原來的燃料型向煉化一體化轉型,但是業內人士也表示,煉化一體化趨勢勢必將煉油產能過剩壓力傳導至化工領域,應當警惕化工板塊產能過剩苗頭。
中國煉油裝置平均產能利用率較低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近日表示,發達經濟體其產能過剩量有一個合理區間,若用裝置開工率或產能利用率為標志則在80%至85%為佳,去年底中國煉油裝置的平均產能利用率約73%,與世界平均水平還有10個點的差距,與美國這兩年的開工率相差更大,約18個點。
煉廠平均規模小一體化水平低
盡管從煉油能力看中國已居世界第二位,但煉廠平均規模小、一體化水平低的問題十分突出。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高級經濟師趙睿介紹,2018年中國煉廠平均規模為87千桶/日,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結構調整將成為中國煉油工業主要發展方向之一。
中國石化行業面臨產能過剩
專家表示,中國石化行業正面臨煉油產能過剩和化工產品、特別是高端石化產品供給不足的結構性矛盾,當前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緩,但芳烴和烯烴等基礎有機化工原料仍短缺,煉油企業亟須從“燃料型”向“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煉化一體化成為行業轉型一致選擇,有增無減的煉油產能勢必將過剩壓力傳導至化工板塊。
烯烴、聚烯烴新增產能創新高
“我們本來打算上苯乙烯項目,結果發現全國不少地方都在做苯乙烯,所以就放棄了,現在還在研究討論到底上什么化工產品。”山東一家地煉企業負責人談到他們的“油化并舉”戰略時,言語中帶著幾分迷茫,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前化工板塊部分產能過剩的隱憂。
競爭主體多元化發展下,全產業鏈躍進式擴能。2018年,烯烴、聚烯烴等產品新增產能創新高,2019年全產業鏈將迎來更大規模的擴能,絕大多數產能在2019年新增規模均超過2018年。
未來十年,中國化工產能擴張將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全產業鏈將面臨過剩壓力。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