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自2014年國際油價暴跌之后,世界石油市場的調整主要發生在供應側。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歐佩克和以俄羅斯為首的非歐佩克傳統產油國組成的“減產聯盟”、美國成為世界石油供應端的主導力量及主要博弈方。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的低油價導致石油行業投資不足,后期新增產能不足將給供應側帶來一定挑戰。
同時,美國頁巖油增產、“減產聯盟”減產導致全球原油品質結構向輕質化發展,相關影響值得關注。
美國再度成為最大產油國
頁巖油革命逆轉美國原油產量下行趨勢,引領全球石油供應增長
頁巖油革命導致美國原油產量開始出現爆發式增長,并成為近年來世界石油供應增長的主要來源。根據BP公司數據,2008-2017年,世界石油供應增長958萬桶/日,同期美國原油產量增長435萬桶/日,占世界石油供應總增量的45.4%。2018年,美國原油產量增至1095萬桶/日,創下歷史新高,比2008年翻了一番。
美國原油產量快速增長深刻改變全球供應格局,美國對石油市場的影響力大為增強
2012年,美國原油產量增長加速, 2014年增量更是高達129萬桶/日,基本與當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量相當,這也成為當年全球石油市場出現供應過剩并觸發國際油價斷崖式下跌的直接原因。2016年初,國際油價最低跌至不足30美元/桶,美國原油產量也曾一度回落,但低油價考驗了頁巖油的生命力。因技術進步、效率提升以及油田服務成本下降,美國頁巖油井口盈虧成本由2014年的60~80美元/桶,降至目前的35~50美元/桶。在當前油價水平下,美國頁巖油仍有較大增產空間,從而繼續帶動美國原油產量增長,并將在中期內繼續主導世界石油供應增長。
2018年,美國超越俄羅斯,再度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產國。目前,美國、俄羅斯和沙特三國石油產量占全球供應總量的近四成,已成為左右全球石油市場供需形勢以及油價走勢的主要供應博弈方。隨著美國在世界石油供應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其對全球石油市場的影響力也大大增強。
傳統供應方合作力度前所未有
面對美國原油生產崛起,傳統產油國加強合作以應對挑戰
2016年底歐佩克由保份額回歸保價格,并與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達成聯合減產協議,決定自2017年1月起聯合減產173萬桶/日,后經兩次會議延長至2018年底。由于“減產聯盟”的有效合作,世界石油市場基本面逐漸向平衡的方向發展,2017年全球石油市場出現供小于求。“減產聯盟”執行減產之后,盡管這些傳統產油國的市場份額有所下降,但受益于油價上漲,多數國家的石油收入均實現增長。減產提價符合減產參與國的利益,是各方能夠延續良好合作的根本原因。
“減產聯盟”可能轉向長期“合作聯盟”
面對美國原油生產崛起,歐佩克和非歐佩克主要產油國組成的“減產聯盟”,不管是最初的聯合減產,還是隨后為應對伊朗、委內瑞拉等國潛在供應短缺而進行的增產,亦或是在市場再度出現供應過剩之后的新一輪減產,其間均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協作精神。除此之外,沙特阿拉伯曾在2018年初表示,該國和俄羅斯考慮簽訂一份期限為10~20年的原油減產長期協議,以達到調控全球原油供應、穩定原油價格的目標。2019年初,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等部分歐佩克成員國,尋求同組織外產油大國如俄羅斯等組建正式伙伴關系。
這意味著,傳統產油國之間短期的“減產聯盟”可能向長期“合作聯盟”轉變,并有可能實質性改變現有的國際石油合作機制和全球能源治理體系格局,并在較長時期內承擔石油市場供應方重要調節者的角色。
世界石油地緣政治不穩定性增大
美國能源獨立使石油地緣政治不確定性顯著增大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后力推能源獨立戰略,鼓勵國內化石能源資源開發。美國能源信息署預計,美國最早將在2022年成為能源凈出口國。美國實現能源獨立,將增加其通過增加或減少油氣出口左右全球市場的籌碼,必然會根據美國國家戰略的需要,改變其維護全球油氣供應(主要油氣產地)和運輸通道(例如霍爾木茲海峽、馬六甲海峽)穩定的傳統角色,甚至會主動挑起地區局勢動蕩。
美國制裁使伊朗石油生產和出口不確定性加大
2018年5月8日,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并恢復對伊朗的制裁;2018年11月5日,美國對伊朗石油出口的制裁正式實施。不過,中國、中國臺灣、印度、韓國、日本、希臘、意大利和土耳其8個國家和地區被給予180天的豁免,允許繼續進口一定數量的伊朗原油。受制裁影響,伊朗原油產量和出口量持續減少。2019年1月,伊朗石油出口量約為100萬桶/日,相比制裁前的高點減少140萬~150萬桶/日,原油產量約為270萬桶/日,相比制裁前減少約110萬桶/日。美國對伊朗主要石油買家的豁免將于2019年5月3日到期,到期后美國后續政策取向將對市場產生重要影響。美國開始制裁伊朗時喊出的口號是要讓“伊朗石油出口降至零”,因此未來不排除美國會對伊朗石油出口實施更嚴厲的制裁。
委內瑞拉石油產量進一步下行風險突出
馬杜羅上臺之后,委內瑞拉原油產量持續下滑,2018年年均水平為140萬桶/日,相比其執政初期已減少一半以上。2019年1月23日,委內瑞拉宣布與美國斷交。1月28日,美國宣布制裁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這令該國石油行業雪上加霜,將終止委內瑞拉對美國約50萬桶/日的原油出口。盡管美國停止進口后委內瑞拉可加大對其他國家的原油出口量,但中國和印度兩國購買委國原油主要以還貸款方式支付,委內瑞拉缺乏資金將進一步導致該國石油行業投資不足,更加難以抑制老油田產量下滑。此外,委內瑞拉運輸自產重油所需的稀釋劑絕大部分從美國進口,如果無法獲得足夠的稀釋劑,也將影響其對其他國家的原油出口。委內瑞拉政治經濟局勢動蕩、石油行業資金和技術短缺,加上美國不斷加大對其制裁,該國原油產量和出口量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
原油新增產能不足,中期供應潛力下降
上游投資減少,油氣發現量創近10年新低
受2014年油價暴跌影響,2015年、2016年全球油氣上游投資分別下降25%、26%,2016年全球油氣上游投資僅為2014年巔峰時期的一半左右。2017年,油氣上游投資隨著國際油價反彈有所回升,但也僅上漲4%。其間,美國頁巖油氣上游投資大幅增長53%,俄羅斯和中東地區上游投資分別增長6%和4%,非洲和拉美地區則分別下降9%和4%。2018年,全球油氣上游投資繼續增長約5%,投資目標仍主要面向美國頁巖油。油氣上游投資不足導致近幾年全球油氣發現量隨之減少,2017年油氣發現量創10年來新低。
早期項目陸續投產,中期將凸顯頁巖油增供潛力
2010-2013年高油價期間啟動的大型油田項目已于2016年開始陸續投產,包括2016年投產的哈薩克斯坦卡沙甘(Kashagan)油田和巴西的3個浮式生產儲油卸油裝置(FPSO)項目。2018年也是油田項目投產大年,投產項目包括巴西數個FPSO項目、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等地區的區塊,新增總產能接近300萬桶/日。然而,自2019年開始,全球新增原油產能將明顯減少,并持續至2023年左右,從而導致中期內全球原油新增產能明顯不足,將給未來供應方帶來一定挑戰。不過,美國頁巖油增產潛能仍然巨大,成為滿足中期石油需求增長的主要來源。
中期全球原油將延續輕質化趨勢
世界中、重、輕原油產量結構格局
當前,在世界原油供應中,中質原油占比最高,占1/2以上,輕質原油占比約為1/3,其余為重質原油。中質原油主要分布在中東、俄羅斯-中亞地區,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中質原油生產國,占全球中質原油總量的比重為24%,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也是主要的中質原油生產國。重質原油主要分布在美洲地區,2017年,美洲地區重質原油產量占全球總量的66.7%。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重質原油生產國,占全球重質原油總產量的18.6%;伊拉克、巴西、委內瑞拉、墨西哥也是重要的重質原油生產國。輕質原油主要分布在美洲、中東和非洲地區,2017年,這3個地區輕質原油產量占比分別為28.3%、21%和16.9%。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輕質原油生產國,輕質原油產量占全球的24%;沙特阿拉伯、卡塔爾、阿聯酋、阿爾及利亞和尼日利亞也是重要的輕質原油生產國。
頁巖油增產提升中期輕質油供應占比
在美國頁巖油革命爆發前,由于全球新增原油產量主要來自中東、俄羅斯-中亞等傳統資源區,這些國家主產中、重質原油,因此全球原油品質結構劣質化趨勢明顯。2000-2010年,輕質原油占全球原油供應的比重由32.3%降至30.5%,同時中、重質原油供應占比均有所提升。
美國頁巖油革命爆發后,由于美國輕質低硫頁巖油供應大幅增長,全球原油品質劣質化的趨勢被扭轉,輕質原油在全球供應中的占比不斷提升。2010-2017年,輕質原油占全球原油供應的比重由30.5%升至31.7%,中、重質原油占比則有所下降。除了美國頁巖油不斷增產外,2017年以來,以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為首的“減產聯盟”減產(參與國大多數主產中、重質原油)、伊朗和委內瑞拉原油產量不斷下降等因素,也加劇了中、重質原油供應不斷收緊的趨勢。
從中期來看,由于美國頁巖油增產空間仍然較大,預計在2025年之前,全球原油品質結構將延續輕質化趨勢。從長期來看,由于世界石油資源主要以中、重質原油為主,因此2025年之后原油產量增長仍將由中、重質原油所主導。
未來世界石油供應側將在以沙特阿拉伯、俄羅斯為首的產油國主動減產,伊朗和委內瑞拉等產油國被動降產,美國頁巖油不斷增產的角力下進行調整,供應方博弈將長期持續,供應端不確定性因素多發。在新形勢下保障中國能源安全應該有新作為。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