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慧正資訊:近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自治區“十三五”時期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的通知,提出了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獨具內蒙古特色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交通運輸實現 “ 4321”目標,總體上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
(“4個提升”,即通道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樞紐銜接水平全面提升、網絡覆蓋程度全面提升、運輸服務質量全面提升;“ 3個一體化”,即促進各運輸方式銜接一體化、區域交通一體化、城鄉交通一體化;“2個突破”, 即科技信息化、運輸組織與裝備取得突破;“1個增效”,即行業管理能力增效)
其中,“十三五”時期,全區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完成投資約4460億元,其中,公路投資2900億元、鐵路投資1500億元、民航投資60億元。
綜合運輸通道。培育構筑綜合運輸大通道,增強通道功能, 提高保障通過能力,重點建設銜接主要城市節點的京津冀兩翼、烏蘭察布至通遼通道,服務核心口岸的滿洲里至齊齊哈爾、二連 浩特至太原通道;加快建設滿洲里至巴彥淖爾 (沿邊)、阿日哈沙特至長春、阿爾山至沈陽、珠恩嘎達布其至錦州、滿都拉至西安、甘其毛都至銀川、策克至酒泉通道。到2020年,基本形成 內部銜接通暢,對外溝通完善的 “三橫八縱”綜合運輸大通道。
綜合交通網絡。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2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達到7000公里、一級公路達到8000公里、二級公路達到1 .8萬公里。鐵路網規模達到1 .48萬公里,復線率和電氣化率分別達到46%和70%,快速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00公里,其中,高速鐵路400公里。民用機場總數達到50個 (干線機場1 個、支線機場19個、通用機場30個), “ 1干19支4通用機場 群”多層級航空運輸網絡基本形成。
綜合運輸樞紐。著力構建3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7 個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2個口岸型樞紐城市。建成5個綜合客運樞紐、5個綜合貨運樞紐。
具體項目內容見原文件:
內蒙古自治區“十三五”時期
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
2019年4月
序 言
“十三五”時期 ( 2016-2020年),是內蒙古與全國同步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是全面落實黨中央對內蒙古發展戰略定位、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的戰略機遇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時期、全面推進依法治區的關鍵時期。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全力構建暢通高效、安全綠色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
《內蒙古自治區 “十三五”時期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是根據《內蒙古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編制,并與國家《“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相銜接。《規劃》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按照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快構筑安全便捷、暢通高效、綠色智能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揮交通先行官作用,為全面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提供有力保障。《規劃》闡明 “十三五”時期內蒙古交通發展的目標、任務、 重點和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自治區交通發展的指導性文件,是確定交通網絡空間布局、重大項目建設和安排投資的主要依據。
一、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發展環境
“十二五”時期,自治區交通運輸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綜合交通網絡建設成效明顯,交通運輸服務水平整體提升,交通綜合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基本完成 “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目標,總體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五年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4804億元,是 “十一五”時期投資的1 .8倍。
基礎設施規模持續擴大,結構不斷優化。截至2015年底, 全區公路網總里程達到17 .5萬公里,14條高速公路和16條一級公路出區通道全部建成。鐵路網總里程達到1 .35萬公里 (正式運營里程1 .19萬公里),鐵路網總里程位居全國第一,初步形成連接 “三北”、通疆達海的客貨運通道和橫貫區內的東西干線通道。民用機場達到24個 (正式運營18個),阿拉善盟3個旗的通勤機場作為我國首個通勤航空試點項目正式通航。建成烏蘭察布客運總站等一批綜合運輸樞紐,公、鐵、空各方式銜接水平明顯提高。路網覆蓋水平進一步提高,12個盟市全部通高速公路, 94個旗縣 (市、區)通高速公路或一級公路,主要口岸以一級公路連通,嘎查村通暢率達76 .7%,731個蘇木鄉鎮全部通瀝青水泥路,鐵路覆蓋12個盟市。
運輸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2015年全社會綜合客、貨運量分別達到2億人次、20 .9億噸。2015年1月8日,時速160公里的包頭至集寧動車正式開通,結束了內蒙古無動車的歷史。航線開辟取得新進展,國際 (地區)航線達到22條,國內航線 達到298條。客運班線更加豐富,道路客運班線達到5605條, 平均日發1 .3萬班次,其中,國際道路客運線路達到17條 (中 蒙13條、中俄4條)。農村牧區客運水平大幅提升,嘎查村通客 運班車率達到98 .3%。內蒙古 “兩區一帶”的現代物流發展格局逐步形成,傳統貨運轉型升級發展,物流市場主體快速成長。運輸裝備總量不斷提高,結構進一步優化。
交通信息化設施建設取得較大進展,基礎支撐條件有所改善。動態運行監控系統初步建成,行業監管能力逐步提升。公共信息服務系統更加完善,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交通運輸立法 進一步加強,人才優先戰略得到有效落實。
“十二五”時期,內蒙古交通運輸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但內蒙古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基本區情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基礎設施發展水平有待提高,高等級公路占比較低,快速鐵路發展滯后,綜合運輸樞紐建設處于起步階段。客運服務能力有待提高,機場國際航線數量少、服務范圍小,客運各行業仍有服務壁壘,客運服務聯動性不強,信息化水平不高。現代物流還處于起步階段,多式聯運、綜合物流服務等先進運輸組織模式發展較為滯后,第三方物流少,城市配送發展有待提速。
“十三五”時期,國家和自治區面臨錯綜復雜的發展環境。從國家層面看,“十三五”時期是堅持新發展理念、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時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發展、服務水平提高和轉型發展的黃金期。交通發展環境深刻變革,需要交通行業做好先行官,加快實施一批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項目,加強內蒙古與周邊省 (市、區)互聯互通水平。“走出去戰略”倡議提供了 向北開放新動力和經濟發展新支點,要求內蒙古重點建設交通大 通道、打造經濟合作走廊。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為自治區拓展了 新的發展空間,要求內蒙古進一步提升與京津冀地區交通設施的互聯互通水平。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為自治區發展孕育了 新動力,要求內蒙古通過交通一體化帶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城鄉一體化進程。西部大開發和東北振興戰略持續推進,要求內蒙古不斷提升交通設施水平、夯實可持續發展基礎。
從自治區層面看,落實自治區總體發展戰略,對交通提出了更高要求。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指出,加強現代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是堅守發展底線、加快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自治區黨委、政府明確把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守住生態底線,發展綠色交通,打造祖國北部邊疆更加亮麗的風景線。“十三五”時期,內蒙古經濟將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型城鎮化穩步推進,客貨運輸需求更加旺盛,要求不斷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改革、滿足 客貨運輸新需求。
綜合判斷,“十三五”時期是自治區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加速成網、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速構建、行業加快轉型升級、現代治理能力持續提升的黃金期,以及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期和邁向現代化的重要機遇期。要準確把握經濟新常態下的新形勢、新要求,切實轉變發展思路、方式和途徑,著力在優化結構、轉換動能、化解矛盾、補齊短板上取得突破,開拓發展新格局。
(二)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黨的精神,以鄧小平理論、科學發展觀和習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戰略,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考察內蒙古和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 “五 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落實 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 積極融入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西部大開發、 振興東北等重大戰略,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體目標,堅守發展、生態和民生三個底線,抓住交通運輸發展黃金時期,堅持以 交通運輸服務人民為根本宗旨,以推進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交通運輸發展質量和綜合效率為中心,以構建內蒙古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關鍵,依靠改革、開放、創新增 強內生動力,著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著力提升交通運輸服務水平和行業競爭力,更好地發揮交通運輸對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的先行引領作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打造祖國北部邊疆亮麗風景線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三)發展原則
——先行引導,適度超前。堅持交通運輸適度超前發展,支持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的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和重大政策的實施。加大快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力度、完善貨運通道網絡、提高既有普速鐵路技術水平,加快推進國家公路主通道和口 岸鐵路、公路建設,大力推進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建設。
——擴大開放,繁榮交流。主動融入 “走出去戰略”建設,重點完善口岸交通設施,優化跨境公路、口岸鐵路、航空網絡,提高互聯互通水平,打通制約對外交往的瓶頸,鞏固對外開放的基礎。通過較為完善的交通運輸網絡,促進內外產業合作,力爭形成互聯互通、優勢互補的經濟圈。
——合理布局,統籌發展。增強政府對交通運輸發展的綜合協調能力。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結合區域、地域特征以及資源稟賦條件,合理配置交通線路、確定標準,優化各種設施空間布局,切實實現綜合交通通道、樞紐、網絡的有機銜接,統籌城鄉、區域交通運輸協調發展,努力實現各種運輸方式的 “零距離換乘”和 “無縫隙銜接”。
——法治為本,服務為先。著力推進依法建設、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保證交通運輸建設、運行依法合規。把服務和保障民生作為交通運輸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突出交通運輸行業的服務屬性,著力提升運輸服務水平,努力實現 “人便于行、貨暢其流”,推進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交通運輸的民生普惠。
——綠色安全,智慧高效。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通過優化運輸結構、合理引導需求、推廣節能和環保新技術等多種方式, 努力實現交通運輸綠色發展。把安全保障作為前提,牢固樹立 “安全第一”的理念,堅守紅線定位和底線思維,按照 “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全面提高交通運輸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應對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以科技進步和信息化引領交通運輸發展,努力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全面提升服務水平。
(四)主要目標
總體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成獨具內蒙古特色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交通運輸實現 “ 4321”(“ 4個提升”,即通道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樞紐銜接水平全面提升、網絡覆蓋程度全面提升、運輸服務質量全面提升;“ 3個一體化”,即促進各運輸方式銜接一體化、區域交通一體化、城鄉交通一體化; “ 2個突破”, 即科技信息化、運輸組織與裝備取得突破;“ 1個增效”,即行業 管理能力增效)目標,總體上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