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上周五,A股打破419魔咒,三大指數全線收漲,上證綜指更是連續四個交易日站上3200點,但市場的潛在風險仍然不可忽視。
國信證券分析師燕翔在4月18日的研報中提到,當前市場的主要存在三大潛在風險:
一是海外經濟環境惡化,美國和歐洲經濟下行甚至衰退拖累國內市場。二是“寬信用”邏輯被證偽,經濟基本面加速下行,這是此前市場所一直擔心的。三是貨幣政策轉向收緊。
不過從目前情況來看,上述券商認為,雖然經歷了美債收益率曲線的倒掛,但美國股市近期也在一路走高,海外市場短期內出現大幅波動的可能性并不是太大。
此外,國內市場近期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均表現亮眼,先是出口數據跳高明顯好于預期,再是社融和M2等金融數據顯示“寬信用”格局在繼續延續,總體看經濟增長數據在全面好轉。對此,國信證券表示,“寬信用”和“基本面好轉”被證偽的風險短期內應該問題不大。
也就是說,從現階段情況來看,伴隨著利率回升,貨幣政策是否轉向可能是對市場影響較大的風險因素,這也是當前股市投資者所擔憂的問題。
尤其是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9年第一季度例會4月12日在北京召開。與以往的歷次官方表述相比,此次例會關于貨幣政策的表述就有所調整。
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同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要與國內生產總值 名義增速相匹配。其中,“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的提法時隔多時又在此出現。
另外在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并按照慣例作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其中在貨幣政策方面的表述也調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
回溯過去四次“寬信用”時期,國信證券提到,A 股確實大概率會出現“反轉”行情。而唯一的一次反轉行情夭折是在2012年,就正是由于央行貨幣政策的突然轉向:
2012年中國經濟出現了顯著的超預期下滑,中國政府采取了“新一輪”的經濟刺激政策,包括兩次降準、兩次降息,批復大量投資項目,基建投資增速快速拉升。貨幣政策轉向發生在2011年底,2011年12月5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后又于2012年2月24日和5月18日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各0.5%。6月8日、7月6日央行又兩次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財政政策也在 2012年一季度開始發力,2012年國家發改委審批通過了一大批投資項目。
在貨幣和財政雙管齊下之后,2012年4月開始社融企穩,政策的寬松終于傳導到信用端,股票市場也隨之反彈。但是本輪股市的反彈行情最終并未演繹至反轉行情,國信證券認為這可能和2012年下半年開始貨幣政策轉向收緊有很大關系。
特別是到了2013年,2013年6月和12月資本市場上爆發了兩次所謂的“錢荒”事件,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市場中利率大幅飆升,在6月份的“錢荒”中銀行間隔夜回購利率曾一度達到史無前例的30%,流動性驟然緊縮,大大沖擊了A股市場,造成A股市場反轉行情過早夭折。
因此, 國信證券認為,跟蹤和把握貨幣政策變化的情況尤為重要。但很多時候通過貨幣政策的直接表述,其實很難明確地判斷出政策意圖是否轉變。所以還是應該觀察相關指標的變化,也就是利率指標。
而對于股票市場投資者而言,國信證券表示,觀察“3個月國債到期收益率”的變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一方面,短期利率完全取決于央行的貨幣政策,長期利率可能更多地取決于基本面變化,“3個月國債到期收益率”能夠較好地反應貨幣政策變化。
另一方面,相比于“回購”等其他短期貨幣利率,“3個月國債到期收益率”波動性相對更好,趨勢性較為明顯,不像“回購”利率受季節性因素影響波動特別大。
最后,從歷史數據來看,“3個月國債到期收益率”確實能夠很好地反映出過去幾年貨幣政策的變化。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