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國際統計局最新公布數據顯示,中國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8%,前值3.6%,連續第八個月出現下降,同時也是三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61168.8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較1-10月份的13.6%減緩1.8個百分點,同時也是連續第五個月出現下滑。
華爾街見聞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分析認為,此輪工業企業利潤上行與供給側改革密切相關。工業企業利潤在2016年開始增速轉正且快速提高,與PPI同比由負轉正并飆漲一致。2018年以來,PPI增速開始下行,黑色系同比增速大幅下降,原油價格大幅下跌,是工業企業利潤快速回落的重要推手。此外,工業企業利潤下行與工業增加值的持續下滑一致,反應了經濟基本面的下行壓力持續加大。
鄧海清同時認為,從2019年來看,工業企業利潤進一步下行仍有可能,因為2016-2018年的上游工業企業利潤暴漲導致了很高的基數,且大宗商品價格大漲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PPI在2019年存在通縮風險。
新增利潤來源:石油開采、鋼鐵、建材等行業
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4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加,7個行業減少。
主要行業利潤情況如下:
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9.2%,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3.3倍,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2.3%,紡織業增長4.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增長15.7%,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9.1%,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44.2%,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50.2%,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0%,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21%,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3.1%,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3.2%,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16.9%,汽車制造業下降6%,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下降0.4%。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解讀稱,石油開采、鋼鐵、建材、化工行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利潤增速較高,5個行業合計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為76.6%。
利潤率提高,成本降低
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48%,同比提高0.16個百分點;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19元,同比減少0.21元;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費用為8.37元,同比持平。
從工業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利潤率為13.04%,提高3.27個百分點;制造業利潤率為6.19%,提高0.05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利潤率為6.11%,下降0.34個百分點。
此外,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和費用合計為92.56元,同比降低0.21元;其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19元,降低0.21元。
國有企業利潤下滑較快
從結構上看,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6.1%,較上月增速出現較大幅的下滑,國家統計局詳細數據如下:
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8087億元,同比增長16.1%;集體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91.5億元,增長4.6%;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3176.8億元,增長15.9%;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5386.8億元,增長4.2%;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5815.5億元,增長10%。
鄧海清分析認為,2017年國有企業利潤增速45%,2018年1-11月僅為16%,同時集體企業則從-8.5%提高到4.6%,股份制由23%下降至16%,表明此輪利潤下滑主要與國有企業有關,當前發生的是2016-2018年的逆過程。
對于本次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的罕見下滑,鄧海清表示,需要財政、貨幣、宏觀審慎政策的逆周期調節,但是應當避免重走老路。對于經濟總需求的定調是“穩定總需求”,與2017年之前的“適度擴大總需求”不同,一方面,強調了經濟絕不能失速下行,另一方面,體現了絕不以經濟快速擴張為目標,符合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