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導讀: 很難想象,在可再生能源高度發達的歐洲,煤電在電力中的比例依然高達四分之一。為什么走在低碳前列的歐洲自然緊緊抓住煤炭?這背后的原因對中國又有哪些啟示?
近日,歐盟委員會發布了《歐盟煤炭區域:未來的機遇與挑戰》的報告,本公眾號對報告的執行摘要進行了翻譯,并在此分享與大家。
煤炭歷史上一直是提供歐盟經濟發展的主要燃料之一。如今,煤炭在歐盟內陸國家能源總消費中的占比為16%,煤電在電力結構中占比為24%。盡管歐盟成員國的能源消費比較多樣,但是仍然有6個國家依賴煤炭來提供其至少20%的能源需求。煤炭作為能源轉型進程中的參與方,正在縮減。溫室氣體減排的目標使得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占比有所提高;同時在嚴格的2020年排放要求、較高的二氧化碳排放價格以及未來煤電裝機容量補償機制適應性限制下,煤電可能受到較大影響。
然而,人們經常容易忽略煤炭部門的持續縮減對該地區硬煤及褐煤開采以及燃煤電廠的就業和經濟所帶來的潛在負面影響。因此需要提前采取行動以提供更多的商業機會來維持或者提高該區域的就業以及支持該區域的經濟增長。
歐盟的21個成員國和103個歐盟NUTS-2地區中擁有207座燃煤電廠,其總裝機容量接近150吉瓦,是歐盟總裝機容量的15%;12個成員國和41個地區中有128座生產煤礦,其總產量接近達到5億噸/年,占歐盟總消費量的55%。總的來說歐盟的108個地區都有煤炭設施。這也表示,現在煤炭部門雇傭了大約23.7萬人。其中大多數人從事煤炭開采,約為18.5萬人。波蘭擁有了幾乎一半的采煤工作面,而德國、捷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和西班牙則緊隨其后。20個地區含有20萬個煤炭直接相關的工作崗位。這些地區中,有6個地區位于波蘭(包括2015年西里西亞的8.25萬個工作崗位),有5個地區位于德國。而且通過煤炭價值鏈的延伸,與煤炭相關的非直接工作崗位達到了21.5萬個,而波蘭、保加利亞和捷克的4個地區各有1萬個工作崗位。許多這些直接相關和非直接相關的崗位將在未來十年被淘汰。
歐洲大量的燃煤電廠的服役時間超過了30年。這些電廠的平均年齡達到了35年,其能效僅為35%,遠低于目前的技術水平。由于碳排放限制的競爭,第一撥燃煤電廠退役將會發生在2020年-2025年之間。這將可能導致失去電廠1.5萬個直接相關的工作崗位。英國、德國、波蘭、捷克和西班牙可能是受沖擊最大的國家。第二撥退役將會發生在2025年到2030年之間,這將會導致失去1.8萬個工作崗位,此次退役主要發生在德國、波蘭、英國、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屆時,現有燃煤電廠產能的大約2/3將會退出。在波蘭和羅馬尼亞這兩個地區,失業人數或將超過2000;歐盟的7個區域將會失去大約1000-2000個工作崗位。碳捕獲和儲存(CCS)作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項選擇,能夠促進煤電廠機組改進在長期連續運行中保持經濟性,同時還能克服法律和監管的挑戰。初步估計歐盟將有13%的煤電裝機會改進裝備CCS。
由于缺乏競爭力,煤炭開采正在不斷縮減。在2014-2017年期間,德國、波蘭、捷克、匈牙利、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和英國的27個煤礦被關閉。2018年,德國、波蘭、羅馬尼亞和意大利有超過5座煤礦將會被關閉,西班牙預計將有超過26座煤礦將被關閉。考慮到標準,包括煤炭產能、平行度、產品質量,羅馬尼亞、斯洛伐克、西班牙、捷克、德國、意大利、波蘭、斯洛文尼亞和英國的煤炭開采將在短期或中期之內會被關閉。總的來說,由于缺乏競爭力,將會有10.9萬個工作崗位將會處于高危區域。
在2015年到2018年期間,許多不具備競爭力的業務將被迫關閉,包括如今依靠國家援助來盈利的業務,這將會導致到2020年,現有工作崗位的12%(2.7萬個)將會被失去。隨后直到2030年,煤炭開采將會與煤電廠的退役速度相當:到2025年,煤炭開采和煤電廠累計失業人數將達到7.7萬人,到2030年將達到16萬人。
有幾個區域可能會因轉型而受到沖擊:波蘭的一個地區可能會失去4.1萬個工作崗位,不僅捷克、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這三個地區有可能各失去超過1萬個工作崗位。當然失業壓力最大的國家是波蘭、捷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德國和希臘。
在有采礦基礎設施的地區,依賴煤炭工業的其他經濟部門的發展將會受到限制—大多數煤炭區域的人就GDP較全國而言更低。希臘、保加利亞、捷克、波蘭、羅馬尼亞和德國的采煤活動的中斷對社會的影響可能更大,這些國家從事煤炭相關工作的經濟活躍人口的占比更高。另外,在失業率更高的地區,這一影響可能會被放大,比如在希臘,高達1/3的活動人口處于失業狀態。
煤炭相關活動的縮減也將影響經濟的其他部門。歐盟鋼鐵部門依賴其國內的煉焦煤,而煉焦煤作為歐盟經濟的主要原材料,其產量僅滿足其需求的37%。只要煉焦煤的價格能夠維持其開采活動,能夠生產這類煤炭的硬煤開采也將繼續運行并服務這個部門。采煤裝備制造業也將受到影響;采煤行業的創新和制造與采煤活動緊緊相關。煤炭生產國的采煤采掘、建設裝備制造業的人數超過了10萬人。
最后,煤炭資產的退役應該伴隨有戰略計劃和漸進的工業重組進程,用以支持被解雇的煤礦工人。受影響的地區可以通過利用遺留的工業設施、新建工業設施,利用具有競爭力的工業和服務業來創造新的就業和商業機會。打破企業、監管機構、投資者、土地使用的規劃人員和當地社區之間的合作十分必要,這能夠確保最可持續的利用以及使社會經濟發展最大化。如果開發新的設施,如娛樂中心、博物館或科學中心,土地復墾不僅可以減輕環境影響,而且可以促進當地經濟。雖然新的就業機會應該來自于經濟的所有部門,但是能源部門仍然是區域經濟的驅動者。例如,將其轉換為風電或光伏公園,能在調整煤礦工人技能(如機電技能)的基礎上提供再就業的機會,煤礦工作在困難和復雜條件下的工作經歷將對風能和太陽能工業十分有益。最后,關閉礦井地熱能和水電方面的再利用也能夠提供工作崗位,為采后煤礦周邊的社區產生社會效益。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