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去年四季度以來,苯乙烯價格觸底回升,主力連續合約價格從 7500 元/噸左右上漲至最高 10000 元/噸以上,之后在 9500 元/噸以上震蕩。但同期苯乙烯的生產利潤大幅走低后,至今維持在低位。油價走強帶動苯乙烯價格上漲,而裝置集中投產令行業利潤受到嚴重擠壓。短期看,國內公共衛生事件引發的供應和需求脫節,庫存在生產企業及港口堆積令苯乙烯繼續承壓,中期關注物流和生產恢復后的加工差修復機會。
苯乙烯加工差低位運行
十三五以來,伴隨著沿海大煉化項目落地,附屬的苯乙烯裝置大量投產,國內苯乙烯進入產能釋放周期,對行業供需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對內擠壓開工,苯乙烯年均負荷從 2019 的 92%降至 2021 年的 78%;對外擠占進口,進口依存度從 2016 年的 36%,降至 2021 年的 11.6%。產能集中投放令國內苯乙烯的供需格局快速調整。
2022 年,苯乙烯延續產能集中投放格局,隨著新裝置達產,苯乙烯國產化進程加速,國內競爭加劇。一季度山東利華益 72 萬噸/年乙苯脫氫裝置、煙臺萬華 65 萬噸/年 PO/SM 裝置和寧波鎮利化學 60 萬噸/年 PO/SM 裝置陸續投產, 新增產能達到 197 萬噸,增速 12%。同期下游新增有寧波利萬 10 萬噸/年 PS 裝置、湖北旺林 20 萬噸/年 UPR 裝置、獨山子 6 萬噸/年 SBR 裝置和四川羅斯夫 5 萬噸/年乳液裝置,共計 41 萬噸。苯乙烯新增供應遠大于需求,使得國內本以過剩的供需格局雪上加霜,產業利潤長期維持低位,一季度苯乙烯非一體化裝置的平均利潤在-376 元/噸,處于近五年最差的情況。低迷的加工費打壓行業整 體開工,3 月份苯乙烯開工降至 75%附近,同比 2021 年下降了 15%。
苯乙烯供需格局繼續調整
國內產能的集中投放令苯乙烯的國產量快速增加,進口量繼續受到擠壓,出口增加。從進出口數據看,1 月份進口量為:14.31 萬噸,同比下降 31.41%;2 月份進口量為:10.47 萬噸,同比下降 39.51%,1-2 月份總進口量創五年新低。海外投產有限,裝置開工偏低,價格倒掛,3 月份和 4 月份苯乙烯單月出口都超過 10 萬噸。通過壓低開工、擠壓進口和增加出口的方式,苯乙烯實現了短周期的再平衡,3 月份港口庫存連續四周下降,當前華東主港庫存在 13 萬噸左右, 處于五年中位水平。近期由于國內公共衛生時件影響,主港所在地的華東地區汽運物流不暢,下游需求明顯減弱,港口開始小幅累庫。
二季度需求增長預期加快
二季度展望來看,苯乙烯預期投產裝置依然偏多,主要有天津渤化 45 萬噸 /年 PO/SM 裝置、中信國安 20 萬噸/年 PO/SM 裝置和洛陽石化 12 萬噸/年乙苯脫氫裝置,預期產能投放量在 77 萬噸/年。下游預期新增需求有寧波龍利鉅能 20 萬噸/年 EPS 裝置、青島見龍 20 萬噸/年 EPS 裝置、安慶興達 18 萬噸/年 EPS 裝置、安徽昊源 10 萬噸/年 PS 裝置、青島海灣 20 萬噸/年 PS 裝置、河北盛騰 8 萬噸/年 PS 裝置、華礱樹脂 15 萬噸/年 UPR 裝置、浙江石化 6 萬噸/年 SBR 裝置和日照廣大 10 萬噸/年 SBL 裝置,合計預期新增產能 127 萬噸/年。綜合來看,二季度預期新增需求大于供應,可能會適當緩解苯乙烯的供應壓力,但實際情況還要關注各裝置的落地時間。
綜上所述,苯乙烯當前庫存水平處于五年中位水平,短期的壓力汽運不暢,物流效率下降,上游原料與下游產成品的庫存均累積在工廠端,工廠面臨資金周轉和庫容上限的挑戰。需求端明顯減弱,疊加部分品種如 GPPS 處于虧損狀態,補庫意愿偏弱,主港庫存也開始累積,壓制了苯乙烯利潤修復的空間,短期可做空配,單邊上注意原油端帶來的風險。后期隨著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降,行業有望逐步復蘇,五月出口維持良好的局面下,產業鏈或將迎來一波加工費修復的機會。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