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廣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2008年
金融危機
以來,貨幣政策共經歷四次由緊轉松,分別為2008年9月-2009年1月;2011年12月-2012年7月;2014年7月-2016年3月和2018年4月至今。我們比較前三輪與此輪,試圖尋找一些規律。
回顧過去,從“寬貨幣”到“經濟底”的過程有一定共性:
“寬貨幣”往往伴有基建/地產等政策的放松。2008/09和2012,基建回升是先期影響經濟的變量;而2014/16寬松中,地產的回升較前兩輪早。
“寬貨幣”必須有“寬信用”的配合,經濟才能企穩。因此2014年“寬貨幣+緊信用”的組合,使得2014/16年周期從寬貨幣到經濟底的時間較長。
“寬貨幣”到“經濟底”過程中,數據傳導有一定規律:1)沿著人民幣一般貸款加權利率見頂-社融見底-經濟見底的順序傳導。2)沿著
PMI
-基建投資/地產銷售-地產投資傳導。3)按揭貸款利率下行是房地產銷售回暖的領先指標。
此輪“寬貨幣”看似最像2012年:
政策寬松前都經歷信用的緊縮和基建的大幅下探。
地產調控整體不松。
對“債務”的擔憂約束政策空間。
此輪“寬貨幣”與以往的不同:
過剩產能問題大幅緩解,PPI通縮壓力不大。
財政減稅的廣度和力度非以往周期可比。
外部政治環境的不確定性高。
此輪“寬貨幣”的空間和后勢: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M2、社融需要與名義GDP相匹配”,再考慮到私人部門債務率高,這意味著此輪“寬貨幣”的政策空間有約束。
地產回暖主要受益于金融條件改善,因此經濟后續的走勢,需要關注人行態度的微妙變化。
風險提示:中美貿易談判走勢、房地產市場走勢,信用派生可持續性。
慧樂居歡迎您關注中國家居產業,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產業話題。
投稿報料及媒體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